收看高山清渠的感悟(精選6篇)

收看高山清渠的感悟(精選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我們常常會隨著經歷的不同,而對某些事或人有不同的感悟,這個時候,寫篇關於自己感悟的文章是個不錯的選擇。你看過感悟的文章嗎?知道要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收看高山清渠的感悟(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收看高山清渠的感悟1

  遵義市草王壩村支書黃大發,36年漫長堅守,36年初心不改,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讓當地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員幹部,我們要向“當代愚公”黃大發看齊,深刻感悟黃大發艱苦奮鬥、戰天鬥地的豪情,汲取其身上“一根筋”的堅守與執著,不斷激發“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鬥志,激揚“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勁頭,在矛盾面前迎難而上、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學習感悟黃大發“風雨如磐不動搖”的堅定信念,“烈火丹心鑄忠誠”的擔當情懷,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鄉村振興戰場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收看高山清渠的感悟2

  透過觀看近期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高山清渠》,我的心靈再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洗禮。

  當代愚公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從六十年代開始,歷時36年,帶領全村群眾,靠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繞過三重大山,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9400米的生命之渠,結束了千百年來該村“滴水如油”的歷史,創造了人間奇蹟。

  奇蹟的創造,怎叫一個“歷盡艱辛”了得,歷時36年,期間第一次天渠鑿成之後,由於技術等原因,未能實現通水,結果黃大發老支書被撤了職,但他依然是一名優秀的中共黨員,自帶盤纏去向專家學習,學成之後,主動請纓,重獲百姓和組織認可;他初心不改、使命依舊、一如既往,心裡裝著全村百姓,唯獨沒有自己和家人,以“草王壩村不通水誓不罷休”的精神繼續帶領全村百姓鑿渠。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讓甘甜之水經過9400米的“高山清渠”流淌到了草王壩村,為草王壩村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透過《高山清渠》的觀看,我認為草王壩村的成功主要在於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發揮好了戰鬥堡壘作用;有一個理想信念堅定、堅韌不拔、堅持不懈、善於團結帶領全體村民的`帶頭人黃大發;有團結一心跟黨走的草王壩村百姓。作為統計調查一線的我、一名中共黨員,要在黨的領導下,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永遠跟黨走,不斷推進統計調查事業發展。

  收看高山清渠的感悟3

  近日,以“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憑藉用心的製作、精彩的故事、豐富的細節和傳神的人物塑造贏得全網關注,備受觀眾好評,其中黃大發修渠引水的故事更是真實感人,引人入勝。作為新時代基層幹部,要從《高山清渠》“一生只為修一渠”的傳奇故事中,汲取“斷、舍、離”的榜樣力量,紮根基層、服務群眾、擔當作為。

  “斷”心浮氣躁,常懷敬畏之心

  老支書黃大發36年如一日,從青絲到白髮,最終在絕壁上開鑿出了一條9400米“生命渠”,撕掉了草王壩村貧窮落後的“標籤”,擺脫了長期缺水的困境。通水後他緊鑼密鼓張羅養殖業、種植業,帶領群眾“坡改梯”,想方設法為村民脫貧致富找出路,始終秉持“村子裡缺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幹。廣大基層幹部要以榜樣為“旗”,汲取“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仰,發揚苦幹、實幹、加油乾的硬作風,克服簡單的事情不想幹、複雜的事情不能幹、艱難的事情不敢幹的懶散思想,敢於“啃最硬”的骨頭,多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時刻鞭策自己,努力用好心態、好思維、好方法在基層的大舞臺上多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

  “舍”麻痺大意,繃緊紀律之弦

  黃大發總是把修渠的水泥當作“寶貝”,每次卸完貨都要親自打掃,車廂裡灑落一丁點兒“殘羹”,他都要一遍又一遍清掃入庫。家裡的水泥像“小山丘”一樣,老伴想舀一碗補灶臺,反被一頓嚴厲呵斥“這是公家的,堅決不允許”。老支書一心為公,從不摻雜半點私心雜念,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用權。廣大基層幹部要捨棄麻痺大意的思想,要時刻緊繃紀律之弦,守好紀律“高壓線”,時刻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的情懷,在新時代“趕考路”上不忘初心、奮毅前行。

  “離”狂妄自大,永葆感激之情

  “我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黨來了,分給我土地,讓我不再受餓挨凍。”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發誓,一定要為草王壩做點事情,報答父老鄉親。深知水對於草王壩來說就是救命的“東西”,下定決心一定要為村民“引水”,靠著這股勁一干便是一輩子。在“刷屏走紅”之後,他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心中時刻惦記著群眾,把群眾當親人、當家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草王壩有著獨特的感激之情。廣大基層幹部不能有高人一等、優人一級的優越感,要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需,憂群眾之所盼,在困難面前不自暴自棄,在作出成績後也不狂妄自大,要常懷著感激之情,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韌勁,不驕不躁、勤勤懇懇做好基層工作。

  收看高山清渠的感悟4

  7月20日以來,省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九支隊七大隊黨支部組織黨員幹部職工觀看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貴州省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學習模範人物先進事蹟,汲取榜樣力量,進一步激發幹部職工的奮進精神。

  該電視劇用藝術的形式講述了“當代愚公”黃大發為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貌,帶領全村人艱苦奮鬥的故事。黃大發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帶領群眾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地跨3個村、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的“生命渠”,結束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當地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支部書記陳龍飛觀看《高山清渠》後談到,讓他受到為民服務、埋頭苦幹、甘於奉獻等“當代愚公”的精神洗禮,進一步築牢了理想信念之基,表示要以黃大發同志為榜樣,從“開山鑿渠、志拔窮根”的動人故事中讀懂一心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的“初心”,勇於擔當、甘於奉獻,苦練工作本領,在一線交通運輸執法崗位上認真履職盡責,積極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用實際行動踐行交通執法人員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在新時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創佳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當好新時代“開路先鋒”。

  黨員陳乾兵同志觀看《高山清渠》後談到,他作為建黨百年新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一分子,作為交通戰線最基層的一員,要大力弘揚“黃大發精神”,樹立實幹思維、強化實幹擔當、要堅定初心、恪盡職守、戒驕戒躁,在一線交通運輸執法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只有持之以恆做好日常巡查,打擊惡意超限運輸,嚴格規範做好施工監管,以職責使命維護好路產,保護好路權,在抗凝保暢、防汛抗旱等特殊節點勇當排頭兵,為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做出應有的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

  透過觀看《高山清渠》後,黨員幹部職工反響強烈、深深受到激勵鼓舞,幹事的激情高昂,紛紛表示要以黃大發同志為榜樣,立足於行業和本職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好省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和新國發2號檔案精神,將精神源泉轉換為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勇於擔當、埋頭苦幹、苦練工作本領、履職盡責、甘於奉獻,在疫情防控、交通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與服務、超限運輸治理、運政執法、“打非治違”、安全監管、汛期搶險救援、冬防春運抗凝保暢、“四違”等路域環境治理工作中積極地“站出來”“頂上去”,積極發揮好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收看高山清渠的感悟5

  “愚公移山得延續,大發精神修渠成。”近日,以“時代楷模”“七一勳章”、我們貴州遵義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臺播出。該劇講述了黃大發為了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貌,帶領全村人用時36年,經歷時代的考驗,克服重重困難,在絕壁上開鑿一條長達9400米,地跨3個村子的水渠,解決了當地村民的用水困境,最終引領草王壩村民致富過上幸福日子的故事。黃老支書一生“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真實寫照是時代青年學習的榜樣。

  青年幹部要有“瞄準目標,敢想敢幹”的勇氣。堅決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七八十年代的草王壩村地處海拔800米以上,“水比娘還親,沒水又缺田”足以形容當時村子的困境,劇中臺詞“寧把閨女推山崖,不讓嫁到草王壩”更是體現了草王壩村因缺水問題,但大部分村民們或不想“挪窩”,或者“挪不了窩”,於是窮就一直延續著的困境。青年黃大發多次進入大山實地勘察,發現在距離村15公里的地方有一條叫螺絲河的水域,於是謀生修渠夢想,打算用雙手鑿出天渠,引“天河”之水解草王壩飲水之困。黃大發敢想敢幹,勤彙報,找政策,籌資金,歷時36年初心不改,以百折不撓的韌性造就清渠功業,解決了村裡百姓生活和耕種缺水的困難。

  青年幹部要有“心中有民,行之為民”的初心。“我是村支書,有責任修通水渠,解決村裡人畜飲水,不然貧困老是改變不了。”這是當上村幹部後的黃大發為草王壩村民的承諾,為修渠大計多方奔走,千方百計找出路。為解決村民不願修渠思想問題,透過幹苦力活,做採石工籌集“電影費”讓全村村民第一次看上電影,主動學習宣傳黨中央毛主席對水利工作重要講話精神,以及放棄優先考慮自己懷孕妻子的營養補充,利用鄉里對自己抓特務的獎勵為村裡老人買藥等細節,體現黃大發心中有民,行之為民的初心。修渠成功後,黃大發繼續千方百計村裡的發展謀出路,修梯田、造公路、通水通電建學校,風雨幾十年的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從未改變,用實際行動踐行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

  青年幹部要有“多謀善斷、處事不驚”的魄力。一道萬米水渠,過三個村子,繞三重大山,穿三處絕壁,越三道險崖。黃大發修渠並不是一帆風順,也經歷了多次挫折,但是他並沒有因為缺技術、缺資金而退縮,反而越戰越勇。54歲高齡進水利班進修學修渠技術,向鄉里爭取幫扶資金,面對村民質疑發出“修不好水渠我把名字倒過來寫。為了水渠,我願意拿命來換”的有力承諾。以及在劇中因修渠工具遲遲不能到位、帶領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舉措做法,體現了黃大發活到老學到老,勤於學習,善於思考,不斷提升決策判斷能力,多謀善斷、處事不驚,主動積極處理村裡難題矛盾,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接最燙的“山芋”,踐行黨員幹部“有事我先來”的責任擔當,高山清渠就是大發精神最好的見證,大發精神是我們新一代青年延續愚公移山精神最好學習榜樣。

  收看高山清渠的感悟6

  2022年7月16日,區教育體育局接到通知,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指導推出的29集電視連續劇《高山清渠》(原名《黃大發的奮鬥史》)定於7月16日20:00在CCTV-1開播,號召廣大黨員學習收看。接到通知後,區教體局積極響應,立即轉發,廣泛宣傳,組織全區各學校的全體黨員教師積極觀看,學習黃大發同志的事蹟,謳歌這位平凡的英雄。

  當代愚公鑿天渠。區龍泉街小學黨支部積極響應區教體局號召,組織全體黨員教師觀看《高山清渠》,並寫下所感所悟。該連續劇講述了草王壩村是貴州遵義縣大山深處的一個常年缺水的小村落,為了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貌,村支書黃大發自六十年代起帶領全村人絕壁鑿天渠,中間經歷的種種失敗、種種磨難沒有將他擊垮,反而一次次激發出他艱苦奮鬥、戰天鬥地的豪情。最終,黃大發克服一切困難,耗時三十餘年,完成了一條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長七千二百米,支渠長兩千二百米的水渠,為山村引來清渠。共產黨人黃大發用其一生勇於擔當、堅強不息的奮鬥踐行著當年入黨時許下的諾言,“讓山裡人過上好日子!”,使窮山惡水的草王壩變成深山明珠,被人們稱譽為“當代愚公”,以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道德模範勇擔當。自2022年7月16日以來,每到晚上八點,區魏風路中學全體黨員就準時坐到電視機前,開啟中央一套觀看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指導推出的電視連續劇《高山清渠》,這部劇受到大家一致好評,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36年的歲月追夢跋涉,9400米絕壁天河。區魏風路中學全體黨員教師觀看電視劇後,感觸頗深,紛紛在群眾討論,發表見解。大家紛紛表示,要發揚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不見清泉誓不罷休的追夢精神,寢食難安的為民情懷。看完主人公的事蹟,大家更加堅定了為教育事業獻身的決心和信念,今後無論在工作崗位上遇到何種困難,都要有持之以恆的拼搏精神,勇於擔當,敢做敢為,砥礪前行。

  黨支部書記任春旺說道:“黃大發不只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精神,在黃大發身上,我看到了他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精神,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要把自己的思想提高,學習他捨己為人的精神,更要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時代楷模講奉獻。區二高響應中組部、區委、區政府的號召,按照區教體局通知及時組織全體黨員觀看《高山清渠》,認真學習“當代愚公”黃大發堅定信念埋頭苦幹,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艱苦奮鬥、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透過觀看該電視劇,區二高全體黨員紛紛表示要學習黃大發精神:心繫群眾、為民服務;埋頭苦幹、不屈不撓;不畏困難、敢於擔當。

  區二高的黨員教師紛紛表態:在今後的工作中,讓黃大發精神付諸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立足崗位,充分發揮好共產黨員的先進模範作用,不斷銳意進取、克難攻堅,履職盡責、擔當作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