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空間和材料的考慮幼兒教育隨筆

基於空間和材料的考慮幼兒教育隨筆

  基於活動空間的考慮

  無論是混齡班級還是同齡班級,每一個活動區域的設定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國家教育部頒佈的《幼兒園玩教具配備基本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對幼兒園應該配備怎樣的玩教具作了明確的規定。幼兒積木區的面積至少應達到這樣的標準:3個人淨活動面積均為1.1平方米。也就是說在積木區的創設方面,教師應該首先考量活動空間是否能夠滿足4個幼兒操作。就話題中的場景,個人認為之所以孩子之間會出現頻繁的`碰撞行為,更多的因素是空間不足的原因,因為建構活動本身會由於材料的體積、幼兒搭建的年齡特點而不同。中大班幼兒多以堆高、圍攏、穿越為主,在高度上需要更多的立體空間。而小班幼兒因年齡特點決定,基本上以聯結、延長為主,因此他們在建構中,需要的平面面積更大。在不同年齡的孩子們一起搭建時,就會產生相互碰撞的現象。因此,教師在混齡積木區的場地劃分時要留給幼兒更大的空間。

  基於材料投放的考慮

  作為一名帶混齡班十幾年的老教師,我考慮比較多的是各活動區的材料投放是否符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特點。我班幼兒從3歲到6歲都有,因此材料投放決不能“一刀切”,教師一定要關注到每一個年齡段幼兒的需求,為每一個年齡段的幼兒準備適合他們操作的材料。

  1.積木的塊數。積木投放的塊數應遵循《標準》,小班不少於100塊、中班不少於150塊、大班不少於200塊;混齡班級應按照不少於200塊的標準進行投放。

  2.積木的型別。教師不僅要投放適合中大班幼兒操作的各種型號、不同重量的木質積木,還要針對小班幼兒的動作特點,投放一些大塊的、適宜小班幼兒取放的、重量較輕的、顏色鮮豔的泡沫塑膠積木。這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年齡需求、自己能操作的活動材料,從而專注於自己的搭建創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