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思考論文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思考論文
環境問題一直是我國近年來的新聞熱點,接連發生的大範圍霧霾天氣讓民眾苦不堪言,頻繁發生的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危害。近年來,國家環境保護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進一步加大力度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已成為建設專案批准實施前的必要步驟,其重要性及社會關注度不斷增加。因此,《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不僅成了各所大學環境類專業的主幹課程之一,而且對未來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的學生的職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如何上好環境影響評價這門課,讓學生系統掌握專業知識,運用到將來的實踐中,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的要求,並結合北京農學院的實際情況,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該課程進行了改革與實踐。
一、確定教學目標
環境影響評價簡稱為環評,英文是EnvironmentalImpact Assessment,縮寫為EIA,是指實施建設專案後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進行預測、分析、評估,並提出減輕或者預防不良影響的策略和方法,以及進行監測的制度方法。即激勵在專案決策和規劃中考慮環境因素是環境影響評價的根本目的,最終達到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教學目標是教學計劃的一部分,是授課和最終評定教學效果以及保證教學質量的主要依據。它不僅要遵循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發展方向,還要考慮教學過程的規律性,在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實踐環節,使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環境影響評價這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對學生講授《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價值觀等綜合素質的發展,為將來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確定教學目標時不僅要參照教學大綱和本校學生實際情況,而且也要根據國家出臺的關於環境影響評價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有關環境影響評價職業工程師的考試內容。因此,本校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以職業崗位人才培養為目標,並據此來設計教學講義、規劃教學課時、提前聯絡實習單位等,為後續的教學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二、整合最佳化教學內容
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應用型課程,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汙染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重,這不僅僅使政府部門而且使普通的百姓對環境汙染問題也重視起來。目前,環境汙染問題從實際情況到觀念意識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也不得不與時俱進地重組和補充新穎的教學內容。近年來,我國關於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各項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也不斷更新。為滿足這一需求,教學中也必須用最新的標準和規範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教學工作,然而,現有的教科書沒有得到及時更新。另外,目前已有的關於環境影響評價的教材主要包括環境影響評價的概述、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標準、工程分析、各環境要素(地表水、大氣、聲等)的環境影響評價,以及有關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問題,甚少涉及環評技術導則,而這部分恰恰是將來學生實際工作中經常要用到的知識。因此,要解決上述現存問題,要使教學內容符合教學目標,首先要選擇好教材。本課程透過以往授課經驗以及對就業學生反饋資訊的總結,最終確定了以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編著的《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第2版)為主導教材,以經典環境影響評價教材為參考教材,結合國家環境政策、環境法律法規、環境標準和技術導則,以及典型案例,構建了一套從理論到法則,再到案例的實用教學資料。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針對環境影響評價標準和導則的不斷更新,教師也及時地深入學習,重新備課,調整教學內容,較好地把握了本課程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針對該課程“涉及面廣,應用性強”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更新和最佳化,對法律標準、工程分析、大氣及地表水等環境影響評價的教學方法和重點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關於環境影響評價的教學應是“由面到點,再由點回到面”的新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更好地掌握環境影響評價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講授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時要與國家的最新標準和實際案例進行結合,從而體現這門課程的適時性和實用性。除此之外,在對理論知識進行教學時要進行適當的實踐教學,讓學生透過對具體理論知識的學習體會環境評價技能的應用方法。總之,《環境影響評價》的課程內容在選材方面既以教材為基礎又高於教材,具有鮮明的實用性和靈活性。因此也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教學內容要結合最新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與標準,不斷更新教案。
三、完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如果只是按照教材對理論知識進行講授,就不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是更不能完全脫離了教材。為了讓學生在進行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把有關環境影響評價技術的技術準則和方法進行結合,對環境影響評價方法進行牢固掌握,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本文從以下三點具體闡明。
(一)改進教學方式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這種教學方式難免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多數時候學生都是被動接受,限制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更不能挖掘學生對環境影響評價這門課程的學習潛力,這樣很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難適應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需求。目前,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採用討論式、案例式和引導啟發式的教育方法。根據環境影響評價這一課程的具體特點和當前網際網路交流的快速普及,筆者用電子郵件的方式把課件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提前瞭解所學的知識;師生之間透過各種網際網路媒體作為溝通手段開展環評問題的討論,比如建立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微信群、QQ群和飛信群等開展討論式教學;同時指導學生在中國環境影響評價網及環評愛好者等相關論壇上挖掘一些有價值的知識或資料在課堂上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透過這種教學方式,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使學生積極地從單純的“學”到參與“教”的過程,建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雙向溝通的學習氛圍。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資訊的處理能力。由於在課前預習的時候學生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這必會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案例教學
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門理論與實踐並重,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性課程。其中包括涉工程學、法學、生態學、地理學、氣象學、計算機等多方面的學科知識;加之環境影響評價的物件也多種多樣,有水、大氣、固體廢棄物、噪音、區域規劃、生態環境、文化、社會經濟等。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掌握所有知識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就給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們以培養學生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實踐能力為嚮導,分析該課程在教授理論知識、專題案例分析以及課後進行實踐教學等多個環節中存在的現狀問題,然後開展有針對性地改進和完善,如積極更新理論教學知識,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實際案例,並且課後積極進行綜合性實踐教學等。總之,在教學過程中使案例教學貫穿始終,使學生積極參與並投入到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中,教學互動,促進學生所學知識的吸收和轉化。當某一個理論知識點講授之後,找一些相關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或表,給大家展示和講解所學理論知識在實際的環境評價中是怎樣體現和運用的。這些方式方法不僅使學生加強了對所學理論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比如講到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時,本人就將當下熱點環境問題——華北地區的霧霾天氣結合到課堂教學中,如:北京霧霾天氣的氣象統計資料,汙染物排放統計資料,汙染物的擴散條件,估算模式的應用場景,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等;又如講到噪聲環境影響評價時,以京沈客運專線北京站—星火站為例,沿線居民關於噪聲汙染和電磁輻射等方面的訴求迫使北京市規劃委召開了幾次沿線居民的座談會和聽證會,並最終確定了星火路段的最佳化方案;透過該案例也使學生認識到公眾參與在環評工作中的重要性。透過案例教學既能有效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透過案例說明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方便理解。另外,以指導、提問、討論為主,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洞察力,同時激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這種教學方式使對符合標準的.環境評價工程師的培養更加科學合理。
(三)最佳化考核方式
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和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必須對學生進行嚴格考核,通常期末考試是一種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考試內容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讓考試成為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服務於教學並體現教學。但是之前單一的期末閉卷考試方式既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又無法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這種傳統的期末閉卷筆試考核方式既體現不了教學的全程化以及課程考試的多元化和靈活性的教育方式,又會使大部分的學生只注重筆試考試,不重視對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所謂以考促學,這才是現代教育考核的精神,本人結合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的要求,近年來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1)考試內容多元化。一個合格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在上崗前必須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崗位資格證,要獲得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光靠書本知識是不夠,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主要的環境影響評價知識體系,而且還要求學生了解關於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標準與指導、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以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所以在安排考核內容時,不僅選了一些歷年的真題,編入試題中,同時也設計了一些典型案例,指導學生試著寫環境影響評價的報告書,為學生將來參加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的註冊考試打基礎。(2)考試方式多樣化。傳統的期末閉卷考試造成了很多學生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很多學生寄希望於考試前突擊複習取得高分。這種短暫的記憶方式不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實際應用,因此在考試方式上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多樣化考核,如課堂作業,課堂討論表現,學生主動查詢相關資料的能力,對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所有考核內容都實行累加式考試,徹底改變一張卷子決定最終成績的局面,並在考試內容上力求創新,考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和能力,杜絕死記硬背的考試內容,從作業、課堂討論表現等方面進行最佳化考核,從時間、空間和內容上全方面抓起。(3)考分設計合理化。以前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考核的方法主要是採用傳統的閉卷的形式,其中考試成績要佔百分之七十,平時成績佔百分之三十,但是因為環境評價課程的實踐性比較強,在閉卷考核形式中,學生主要是透過死記硬背的方式獲取分數,這樣很難真實反映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可透過教改在對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考核方法上由原來閉卷式的考核方法改為平時考核成績+閉卷考試成績+實踐考核的考核方法。這三個部分所佔比例可進行適度調整,加大平時考核成績所佔比例,降低閉卷考試成績所佔比例。在課程實踐過程中,可對學生進行分組,完成多類別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然後再進行專家技術稽核,對角色的模擬進行評審打分。
四、增加實踐機會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極強的課程,為了更好地給學生提供鍛鍊和實踐的機會,結合我校本科生實行的“3+1”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強化校外實習基地,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為學生進行以後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提供了實踐機會。充分利用校外資源潛力,加強和校外環境影響評價企事業單位的溝通和聯絡,讓學生利用實習機會參與到這些單位的實際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撰寫中。使學生了解對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撰寫的重點以及難點,編寫的方法及相關的最新的國家法律法規等。透過對工程現場的參觀以及考察調研,使學生感受到建設專案所帶來的環境不利影響,透過現場考察,學生在對環評報告書進行編寫和從事環境評價工作時才能更好地區別不同專案帶來的不同環境影響,選取評價的重點以及應採用的方法,可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作為一名未來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者身上肩負的保護環境的使命感和榮譽感。同時,透過與各環境影響評價企事業單位、專案工程的接觸,可以引導學生及時瞭解和把握就業方向,做好未來的職業規劃,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本專業課程的積極性。這些措施不僅可以使學生自身的素質增強,更好地瞭解學科的前沿和發展動態,而且能使學生更好地瞭解社會,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五、總結
透過長期以來的探索研究,使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教學實踐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既提高了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又加強了對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在進行理論知識學習時更加積極主動,更加有創造性。之外,在教學過程中大大縮短了學生對環境影響評價這一工作崗位的適應期,使學生能夠在畢業後迅速進入工作狀態,適應新工作,這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就業能力。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具有很強的專業特殊性和實用性,存在著很大的難度,所以改革過程要不斷進行改進完善,隨著其實踐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相信其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