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測器技術教學方式革新的論文

感測器技術教學方式革新的論文

  一、引言

  《感測器技術》課程涉及機械、物理、化學,光學、材料、電子、生物、半導體、資訊處理等眾多學科領域,屬於交叉學科,是一門理論性強、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它在本專業的職業能力培養中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求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從各種繁多的被測量和測量儀器中歸納出檢測技術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特性,以便舉一反三、靈活應用,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目前感測器技術課程的教學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為傳統的按測量原理分類介紹感測器知識並基於理論假設專案教學,這種分類方法側重於感測器的原理性知識掌握和感測器改革,這跟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對感測器技術的應用需求不一致,且跟當前感測器的整合化、智慧化等發展趨勢相矛盾;二為以專案為載體進行教學,但是感測器本身種類繁多,單純的以專案為載體進行教學涉及到的感測器太少,不足以涵蓋感測器的整體狀況,缺乏知識的系統性,不利於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掌握感測器技術知識。因此,結合職業院校以行業為先導、以能力為本位以及工學結合等特點,本課程改革結合以上兩種方式的優點和當前感測器技術發展趨勢來調整課程體系架構和教學方式。

  二、課程改革理念

  以教育部2006年16號檔案精神為基準,根據我院自動化系電氣自動化專業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來改革課程,突出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的感測器選型與應用的職業能力培養。本課程的課程目標為培養學生感測器選型能力、典型測量轉換電路設計製作能力、常見感測器安裝、檢測和維護能力;根據感測器技術的特點和發展趨勢調整課程知識體系架構;根據該專業職業崗位的工作內容改革課程內容和能力達成專案;根據該專業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專案來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

  三、課程改革思路

  根據我院自動化系《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的職業崗位群,面向西部電氣電子電器產業,本課程改革採用工學結合的方式,注重學生素質培養,主要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思考與改變:

  (一)課程目標的改變。從傳統的著重講解感測器結構、原理與應用向培養選型、改革和製作具體感測檢測電路的能力上轉變。

  (二)課程體系的改變。從傳統的透過按測量原理分類介紹感測器以及前些年的.純粹以專案為導向學習感測器轉變為按被測量(即功能)來實施感測器的教學,以使學生在瞭解感測器工作原理、特性的基礎上,容易根據測量物件來選擇感測器;引入典型的實際工程應用專案,指導學生應用選擇的感測器進行訊號處理電路改革和應用。

  四、教學模式的設計

  採用系統性知識教學與模組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真實產品作引導、任務驅動組織教學工作,以學生為中心,小組合作為基礎,在真實的環境下完成感測器技術的學習性工作任務,培養學生適應職業崗位的工作能力,實現與工作崗位零距離接觸。

  五、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

  在典型感測器工程應用學習專案中,每個都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學生都會經歷“資訊(資訊收集)→決策(擬定方案)→計劃(制定實施細則)→實施→檢查→評估總結分析提高)”六個階段,老師帶著學生完成六個階段的工作任務,手把手教學生怎樣做,讓學生體會每一階段具體工作任務,為走向工作崗位、參加工作積累經驗。在具體的理論、實訓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討論法、演講法和反思法等微觀教學法的交替使用,使教學過程豐富多彩,並且充分運用引導文等行動導向教學法,使得學生學習主動性、進取心大大增強。

  六、結論

  本課程改革秉承“以行業為先導、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實際工作所需確定教學內容”的理念,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開發。整個課程以感測器的典型技術、典型應用為主線,建立了按被測量(即功能)介紹感測器技術知識和以具體工程應用專案為單元、以典型控制專案為載體的課程內容相結合的結構。理論教學方法與實訓鍛鍊相結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使學生掌握了感測器技術的基本理論同時,學習鍛鍊了根據要求實施感測器選型、典型測量轉換電路設計製作、常見感測器安裝、檢測和維護等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