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電影劇作的現實主義價值論文
夏衍電影劇作的現實主義價值論文
中國電影的歷史是時代變遷造就的階段遞進的歷史,與藝術的演進和時代人心的起伏息息相關,論夏衍電影劇作的現實主義價值。在形成中國民族電影傳統的軌跡中,在追尋中國電影重要階段的標誌性作品中,夏衍電影創作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存在。本文正是從梳理中國電影的歷史程序、放眼時代風潮的起伏變化中考察夏衍電影的價值與意義。
談論夏衍的電影劇作,和通常意義上的創作研究不同,因為夏衍創作已不是孤立的作家創作,他的作品包容了遠為廣泛的時代風潮和歷史機緣,就歷史價值而言,他是一個時代潮流和歷史發展要求的代表。在中國社會重要歷史轉折階段,夏衍以其出色的創作成為中國電影的標誌性存在。
夏衍電影創作的價值主要體現為中國現實主義藝術的倡導和豐富化。現實主義電影是中國電影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重要傳統,在中國電影近百年曆程中,只有20世紀80年代的第五代電影的“影像美學”運動可堪比擬,夏衍在倡導和推動中國電影現實主義運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一生最為優秀的劇作都是與現實主義精神緊密聯絡的。
一倡導之功
現實主義是一種創作方法,也是一種觀察社會、理解人生的思想方法,而在美學形態上則與紀實美學互為體用。在中國電影的發展演變中,第一個成為具有歷史美學價值的就是20世紀30年代的現實主義電影。但現實主義的出現卻和時代潮流與左翼倡導密不可分。從時代發展的背景來觀照,20世紀20年代中後期中國電影曾有一次比較興盛的“熱潮”,在電影數量與電影型別上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舶來的新型“娛樂”藝術從簡單模仿、缺乏影響力到開始有了自己的市場位置和藝術號召力。不過,這種“熱潮”對電影本身而言固然難得,卻只對社會起了某種觀賞作用,也只是被人們認可為一種新的玩意。整個20世紀20年代風雲迭起的社會浪潮,在電影的表現、觀念和電影人的創作上都沒有明顯的呼應,反倒是避世的情緒、追逐商業利潤的本能、製造功利風潮的'熱情直露而明顯,社會文化論文《論夏衍電影劇作的現實主義價值》。所以,20世紀20年代電影的創作風貌對於整個中國電影的發展而言只能算是初級階段,或稱之為初期中國電影的簡單階段,獨立品格的中國電影發展還有待來日。20世紀30年代才是中國電影的第一次興盛與高潮時期。因為,從簡單的散亂形態到較為嚴整的電影形態,從沒有獨立的美學價值到初步奠定自己的美學軌跡,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才是第一個重要的電影階段。認清這一背景,對於理解以夏衍為代表的左翼電影運動和現實主義電影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夏衍電影的出現和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價值相聯絡,具體體現為:
(一)在電影形態上,中國電影在短短几年間跨過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階段,在無聲影片與有聲影片發展的時期內,無聲電影達到成熟,出現了經典之作,如《神女》等;有聲電影從初萌迅速躍進到興盛階段,產生了相當精緻的重要作品,如《馬路天使》等。於是,中國電影與世界電影第一次相接近。在這裡,夏衍電影經歷了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轉換,無論是形態探索還是思想價值的呈現,夏衍電影都成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高潮中的重要一員,在《狂流》、《春蠶》、《上海24小時》、《風雲兒女》、《壓歲錢》等創作中,夏衍電影鮮明的時代特徵構成了左翼電影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在表現內容上,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開始觸及社會生活現狀,現實內容代替了神異古怪與荒誕熱鬧的娛樂內容。人生疾苦、人民受壓迫的激憤得以正面展示,電影第一次呈現出呼應時代精神與民心企盼的願望,中國電影的藝術創作思想較商業贏利、投機功利觀佔了上風。這裡,夏衍電影特別具有先鋒和引領時潮的價值。《狂流》被公認為中國電影現實主義方向的探路石,它的時代意義無疑是反撥商業時潮、改變舊有價值體系、倡導變化時代的先進思想,中國電影從此踏入了現代歷史的正途,中國電影的進步方向也得以確立。
(三)在藝術形式上,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自覺地追求藝術創新,明顯地借鑑吸收世界電影優長,探索民族化的表現形式,電影技巧有了巨大的進步。敘事的流暢,造型表意的手段都有了長足進步,民族風格的呈現令人欣喜,一些思想內容和藝術質量都很成熟的影片標示著中國電影邁入了新的時期。夏衍電影的藝術追求,突出反映了藝術進展和創新的步伐。《狂流》的紀實風格,《春蠶》的冷靜表現,《上海24小時》的獨特結構等,顯示了開拓努力的成效。30年代中國電影藝術創造力的新生面的拓展,和夏衍為代表的新人介入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