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蘋果的五角星》優秀教學反思

蘇教版《蘋果的五角星》優秀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啟智、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且又充滿童趣的文章。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這樣一個故事:鄰居家的小男孩“傳”給“我”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把蘋果橫著切下去,蘋果核部分就會出現一個“五角星”的圖案,這使“我”從中受到啟迪——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像這樣的類似的課文在不同的版本中為數不少如人教版的《釣魚的啟示》、《觸控春天》,蘇教版的《九色鹿》、《珍珠鳥》、《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等。這類課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透過敘述一件事,生髮精當的評論,生動地說清楚一個道理。其中敘事佔主要篇幅,說理十分簡潔,點到為止,有時在文首,有時在文中,有時在文末,而說理始終是敘事的落腳點。我們可將其稱之為敘述性說理文。很多教師在教學這一類課文時往往會脫離文字,架空分析把教學重點落在對道理的領悟上,偏離了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把語文課上成了思品課。

  敘事性說理文,首先是記敘文,在教學中既要幫助學生讀懂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又要透過揣摩重點段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讀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得意得言”,在盡情想象中“言意兼得”,在自主感悟中收穫“言意”。例如:在本課教學中首先讓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這符合課標提出的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目標“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的歸納與抽象概括能力。接著引導學生以“同樣是切蘋果,為什麼一般人沒發現,而小男孩卻發現了蘋果裡的五角星了呢?”這個主問題讀書感悟,比較兩種切蘋果的不同。讓學生以課文語言文字為依據進行朗讀、想象、表演、比較,兩種不同的切法和不同切法帶來的不同後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下文明理埋下伏筆。最後,引導學生抓住“鮮為人知”和“魅力”這兩個關鍵詞語進行品讀,感悟創新的魅力,並透過仿寫練習提升認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思維。此外,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和生活理解關鍵詞句的意義,交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這也符合第二學段的閱讀教學要求。例如: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理解“循規蹈矩”,聯絡上下文理解“鮮為人知”和“魅力”。

  總之,敘事性說理文雖不是一種特定的文體,卻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在教學這一類課文時,我們必須做到:把握年段特點,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研製適宜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明事又名理,得意又得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