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三冊第五單元作文:人的教育讀後感
高中第三冊第五單元作文:人的教育讀後感
《人的教育》一書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論著,作者福祿培爾是德國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被稱作“幼兒教育之父”。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高中第三冊第五單元:人的教育,歡迎閱讀。
篇一:人的教育讀後感
這一學期,我園發了一本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的著作《人的教育》。有關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幾年前在幼兒教育學中學習過關於這方面的知識,今天再一看,感覺也沒什麼可讀之處,但我還是硬著頭皮去讀。因為我認為只要是書,它都有讀的價值,既然發了,就看一看。
當我讀到這位教育家的生平時,從中讀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讀並且也很讓我佩服的一句話,不是福祿培爾說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羅說的,這句話是這樣的:“如果不重視和不著手家庭教育改革,學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確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礎。”我反覆地把這句話讀了幾遍,的確讓我振奮。因為談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當前幼兒家長,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掙錢,把孩子都丟在家裡讓爺爺,奶奶照顧。雖然有一部分家長在家,卻也從不過問孩子的學習,總是隻顧掙錢。他們這些做家長的哪裡知道孩子們在他們面前和在爺爺奶奶面前的影響和表現完全是不一樣的。因此,我認為,有些幼兒的不良習慣,甚至學壞行為直接與家長有著一定的關係。所以說不重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確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礎。只有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的,巴普羅也有一句話證實了父母的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認為他的這句話具有片面性,他是這樣認為的:“培養精明能幹的母親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因為兒童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高於一切。”他在這句話中只講了培養精明能幹的母親的必要性在兒童教育中居首要地位。我認為,在一個健康的家庭中,父親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為一個父親在孩子的眼中不能與母親同等重要,那麼,這個家庭一定不是一個健康的家庭。不單是母親要精明能幹,父親也應如此。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既使是好孩子也會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於學壞的。我這裡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有一個幼兒名叫××,在上小班他的一直活潑開朗,喜歡和小朋友玩,誰笑是很好的,然而這兩年由於父母離婚,雙方又都再娶再嫁,都不問孩子的事,把一個孩子丟在親戚家。這孩子由於受父母的影響和社會上不良風氣的“薰陶”,已經染上了一些惡習。父母不在跟前,作為親戚好象又不好管教太嚴,倒至這孩子經常不上幼兒園,即使來到幼兒園上課也不認真學習,不是上課搗亂就是找其他幼兒打架,脾氣狠壞,而且嘴裡經常罵別人壞話,他的爺爺奶奶對他無招可用,因為他現在已經是“刀槍不入”了,這難道不與他的父母有著直接的關係嗎?
因此,我認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配合我們學校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人,成材。否則,就是一種缺陷的、不完整的教育。
篇二:人的教育讀後感
剛開學時經同事介紹我在學校圖書室借了一本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的著作《人的教育》。有關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幾年前就學習了許多,今晚再一看,感覺也沒什麼可讀之處,但我還是硬著頭皮去讀。因為我認為只要是書,它都有讀的價值,既借之,則讀之。
當我讀到這位教育家的生平時,從中讀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讀並且也很讓我佩服的一句話,不是福祿培爾說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羅說的,這句話是這樣的:“如果不重視和不著手家庭教育改革,學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確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礎。”我反覆地把這句話讀了幾遍,的確讓我振奮。因為談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當前學生家長(這裡指學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掙錢,把孩子都丟在家裡讓爺爺,奶奶照顧。雖然有一部分家長在家,卻也從不過問孩子的學習,總是隻顧掙錢。他們這些做家長的哪裡知道孩子們在他們面前和在爺爺奶奶面前的影響和表現完全是不一樣的。因此,我認為,有些學生的不良習慣,甚至學壞行為直接與家長有著一定的關係。所以說不重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確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礎。只有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的,巴普羅也有一句話證實了父母的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認為他的這句話具有片面性,他是這樣認為的:“培養精明能幹的母親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因為兒童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高於一切。”他在這句話中只講了培養精明能幹的母親的必要性在兒童教育中居首要地位。我認為,在一個健康的家庭中,父親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為一個父親在孩子的眼中不能與母親同等重要,那麼,這個家庭一定不是一個健康的家庭。不單是母親要精明能幹,父親也應如此。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既使是好孩子也會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於學壞的。我這裡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我們學校六年級有一個男生名叫××,在上幾年他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很好的,然而這兩年由於父母離婚,雙方又都再娶再嫁,都不問孩子的事,把一個孩子丟在親戚家。這孩子由於受父母的影響和社會上不良風氣的“薰陶”,已經染上了一些惡習。父母不在跟前,作為親戚好象又不好管教太嚴,倒至這孩子經常逃學,即使來到學校上課也不認真學習,不是上課搗亂就是找同學打架,學習成績可想而知了。他的班主任對他無招可用,因為他現在已經是“刀槍不入”了,這難道不與他的父母有著直接的關係嗎?
因此,我認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配合我們學校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人,成材。否則,就是一種缺陷的、不完整的教育。
篇三:人的教育讀後感
《人的教育》一書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論著,作者福祿培爾是德國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被稱作“幼兒教育之父”。他的關於學前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活動,是他一生活動的主要方面。《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論兒童時期學前和學校教育的書。書中,福祿培爾主張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天性,反對強制性教育和壓制兒童的發展,重視兒童積極活動和發展兒童個性以及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意義,主張人的一切發展階段教育的連續性等
教育要順應自然的原則,是福祿培爾教育理論體系的一條重要原則。他要求讓兒童從最早期開始就能不受干擾地自然發展。因此,“教育、訓練和全部教學與其是絕對的、指示性的,不如更應當是容忍的、順應的,因為在純粹採用前一種教育方式下,人類那種完美的發展、穩步或持久的前進將會喪失。”福祿培爾拿園丁修剪葡萄藤作為比喻:“葡萄藤應當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會給葡萄藤帶來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麼良好的意圖,如果園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順應植物本性的話,葡萄藤可能由於修剪而被徹底毀滅,至少它的肥力和結果能力被破壞。”對於這句話中的觀點我覺得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教育學生就好比園丁修剪葡萄藤,一定要順應兒童的天性,耐心的指導學生,不能強制性地教育壓制學生。因此我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這一點。與讓兒童不受干擾地自然發展的主張一致,福祿培爾重視兒童個性的發展;“在作為人類一員和上帝兒女的每一個人身上包含並體現整個人性,但他在每個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個人的、獨一無二的方式被表現、被塑造的……”對於這一點我想也就是我們在教育兒童時,要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保護兒童做事的積極性並予以肯定和支援,尊重兒童正確的觀點,從而促進他們更好地發展。
學校應該教什麼這段選文中,福祿培爾認為,對於兒童來講,學生期就是兒童學校教育生活的主要時期。他將帶著信仰和信念、預感和期望去熟悉面對著他的一個外部世界。因此,教育這樣當把兒童作為一個人,不就僅交給他學習的物件本身,而且教給他與該學習物件有感知識。透過十幾年的教學的摸索和反思我也深深地感到,師道之尊,可以使學生仿之、效之,但絕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師不是全部知識、全部真理的化身,那麼,我們就應該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與學生一起去探求真理,發現真理,開創教師和學生真正平等的對話平臺。語文的學習應該尋找一種和學生談話的輕鬆,態度的平等親切,心靈的坦誠和諧。語文絕對不是隻依靠教師就能學好,而是需要自己從鮮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獨特的情感,從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從一個標準答案中一次獨立的思考。教師要永遠相信自己教給學生的和學生教給你的一樣多。對於學生的成長來說,語文教學能成為教師和學生終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夥伴,教師和學生在語文課堂一道幸福成長,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學習。
努力讓學生找到自己是好學生的感覺----我這樣提醒自己:“如果每一個學生都學會了認識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個好學生的感覺,都有了自信和創造的尊嚴,他們獲得的是終身享用不盡的真正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