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醫胡佩蘭觀後感高中第四冊作文

仁醫胡佩蘭觀後感高中第四冊作文

  作為一個醫者,首先要像胡佩蘭那樣,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完善人格,盡力做一名像胡佩蘭那樣具備“仁義禮智信”的且有高尚道德的人。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仁醫胡佩蘭高中第四冊,歡迎閱讀。

  篇一:仁醫胡佩蘭觀後感

  2月10日晚,億萬觀眾在電視機前觀看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共享“國人年度精神盛宴”。由我省推薦的2013“感動中原”年度人物——鄭州市建中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98歲醫生胡佩蘭當選“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2012“感動中原”年度人物——中國第一位飛上太空的河南籍女航天員劉洋所在的中國載人航天英雄集體,榮獲“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特別獎。胡佩蘭、劉洋再次為我省爭得了榮譽。

  在央視錄製的頒獎典禮上,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現場採訪了胡佩蘭老人(左圖)。交談中,胡佩蘭老人真摯地表達了“醫生一定要有醫德”、“醫生不要想著掙錢,要為群眾多做有意義的事”的執著信念。發自內心的樸素語言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頒獎現場掌聲不斷。

  大河網報道胡佩蘭的事蹟後,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遺憾的是,這位坐診60餘載,畢生奉行開藥便宜有效、讓窮人都看得起病的“醫生奶奶”,再也無法感受人們對她的敬慕之情。2014年1月22日,98歲高齡的胡佩蘭老人為她的患者耗盡了最後一絲心力,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彌留之際,她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患者,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張榮鎖、任長霞、洪戰輝、魏青剛、王百姓、李劍英、謝延信、李隆、武文斌、李靈、胡佩蘭、劉洋……“感動中國”評選活動自2002年開展以來,一個個河南人的名字,閃耀出大愛的光芒。

  據悉,同時當選“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的還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榮譽遲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35年前仆後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脫山區教師格桑德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此外,《感動中國》還向中國載人航天十週年的中國航天人群體表達了年度致敬。

  篇二:仁醫胡佩蘭觀後感

  胡佩蘭,她只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做著平凡的是,卻感動每一箇中國人的心絃。

  她本該享受餘生年華的清福,但他卻把一生獻給了自己熱愛的工作中

  他總是無怨無悔,無私奉獻著,他只是那高山上永不垂暮的青松。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胡佩蘭曾說過:“人不能不做一點貢獻,不能不對別人沒有一點用處。”人活著就要為國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做小事,幹不12:022014-12-7了複雜的事就幹簡單的事,絕不能功不受祿,不勞而獲。

  "醫者父母心"作為醫者,就應該有比平常人更多的耐心,把病人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不僅僅是醫者,其他人也如此。人本應有一顆善良的心,就像胡佩蘭一樣,對自吝嗇,對別人大方。

  醫者,不是表現在你的職位有多高,你的技術有多高,而是表現在你的品行,仁德是怎樣的。

  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藥。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想胡佩蘭一樣的人,他們是默默無聞的,只要留心觀察生活,其實,是很美的。

  人,本該有一顆善良的心。這個世界充滿災難,但災難是打不倒我們的。當地震來臨了,當人們感到無助時,是很多好心人,紛紛送來溫暖。還記得在老家上一年級時,四川發生地震,當時,我們那裡是窮山窮水的地方,在綿延是大山裡,當新聞一次又一次的播放現場,我的心一陣一陣的抽痛,卻無法幫助他們。後來,學校組織捐款,我們都很窮,身上沒有多少錢,但我們都有一顆熱愛的心靈,紛紛拿出身上的幾毛錢,幾塊錢,雖然很少,但卻包含了我們真摯的幫助關心。

  他們也如同胡佩蘭,雖然沒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卻也是了不起的。

  胡佩蘭的這種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每一位人,短短的兩個小時,我對愛情的理解越來越清晰,我給親情的定義越來越深刻,我對責任的認識越來越透徹,我給良知的詮釋越來越豐富。那些無私的人們,詠唱著愛的簡言,讓感動開滿整個春天。

  篇三:仁醫胡佩蘭觀後感

  近日,我在《醫藥衛生報》上看到了高孟元同志的一首長詩《仁醫胡佩蘭》,使我印象深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首長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邃,不落空泛。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只有摯熱情感的迸發;沒有口號式的語言教化,盡是質樸文字的心靈浸潤。全詩以樸實而雋永、簡練而生動的詩句,全景式地展現出“百歲仁醫”胡佩蘭那不平凡的一生,濃縮了她一生的坎坷、順逆、苦樂、自強、大仁、大義、大愛和真誠。

  讀罷全詩,感覺到通篇都閃爍出胡佩蘭精神所凝聚的4個字:大仁大義!

  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傾心創作這首詩,其目的就是在演繹胡佩蘭事蹟的同時,希望醫生們都向胡佩蘭看齊,追求她的境界,學習她的精神,做一名德才兼備、愛崗敬業的好醫生。

  作為一名晚輩醫生,我從胡佩蘭的事蹟裡,學習、感悟了很多。

  我認為,作為一個醫者,首先要像胡佩蘭那樣,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完善人格,盡力做一名像胡佩蘭那樣具備“仁義禮智信”的且有高尚道德的人。

  第二,要做一名好醫生,就要不懈地追求知識,像胡佩蘭那樣終身勤學,求知不倦,對醫術精益求精的態度。因為,只有具備過硬的技術,才談得上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需求。

  在胡佩蘭精神的感召下,在臨床工作中,我也在不斷地修煉自己的醫德,鑽研醫術,追求新知。不僅在臨床上因治病療效好、信譽較高而多受患者的好評,而且為了弘揚和傳承經典,嘔心瀝血創作出版了有關《傷寒論》經方學術的著作多部,引起了國內經方界一些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獲得了不少中醫的讚譽。

  今後,我將一如既往地以胡佩蘭為榜樣,將胡佩蘭的精神、境界和胸懷體現在我行醫的過程中,努力踐行“大醫精誠”的理念,以仁德為本,以仁術為基,以仁義待患,以良醫積德,心繫患者,濟世救人,造福社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