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

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

  在某一情況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時,我們務必要去搞清背後真相,並根據掌握到的材料,形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1

  一、調查概況

  我於XX年10月份,對我居住地周圍的一所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透過調查研究,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庵上中學進行,共發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我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作了如下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初中畢業後的打算,97%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3%的學生選擇就業,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2

  為了瞭解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以便對其研究探索出相應的有效對策,我做了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查,發現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與時代相對應的時代特徵。其具體表現如下:

  一、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78%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20%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有2%的中學生還不知道。這說明當代中學生絕大部分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83%的中學生都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學習,獨立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14%的中學生其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而且經常不能夠獨立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經常東抄西抄,雖然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但自控能力有待加強,時刻需要有老師的監督。3%的中學生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整天無所事事,從來沒有獨立完成過老師佈置的任務。13%的中學生認為學習是一種樂趣,而87%的中學生則認為學習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這與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家庭壓力和社會影響是分不開的。據統計,84%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11%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5%的中學生不想學習。這與他們來自壓力的“讀高中考上大學”意識濃烈是相一致的。在調查中還發現,91%的中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這與我國現實社會中一些現象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也是一個在我國教育界長期以來一直爭論的話題,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3、學習需求

  當前,由於我國實行的是高考一定製,中學生要想上大學幾乎都必須經過高考這一獨木橋,故而學習成績對於當代中學生可以說是命根子,只有學習成績好才有可能上得了大學。調查結果顯示,95%的中學生認為目前自己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儘快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同時,調查結果還顯示,82%的中學生認為自己目前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端正學習態度。這說明,中學生在追求自己學習目標的道路上,其所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而且他們又不知如何去處理好這一問題,很難把學習壓力化為學習動力,總處是於矛盾迷茫之中。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絕大部分當代中學生都知道自己的學習目的。其中,78%的中學生明確學習是為了上大學,20%的中學生認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有2%的中學生還不知道自己學習為了什麼。

  二、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1、教育價值觀具有多元性、務實性、功利性的趨勢

  大部分當代中學生早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就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從而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學習成績優秀的中學生自然而然要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好且學習成績一般的中學生也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很好且學習成績很差或家庭經濟很困難但學習成績很優秀的中學生也紛紛想方設法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務實性和功利性是當代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當代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

  2、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趨勢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研究結果表明,98%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透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當代中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當代中學生學習目的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無論在哪個領域、哪個行業其就業競爭力是非常激烈的,普遍認為未來的生活將是異常的艱難。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不夠客觀的。而當代中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則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78%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一)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1、家庭、社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學生學習需要是起對一定社會生活環境要求的反映。家庭和社會作為中學生的重要生活環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的要求、態度和志向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有的家庭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只要“過得去”就可以;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的考慮什麼專業掙錢多、好找工作就讓子女學什麼專業,而不考慮他們對這些專業是否有興趣,是否適合子女學習等,這些因素都對中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其次,社會風氣和思想意識形態也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如目前隨著經濟體制轉軌,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實行繳費上學,大中專畢業生不再包分配。

  2、學習興趣低下

  (1)外因:①學校教育方法欠當,如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各科作業量過大等;升學壓力過大;師生關係緊張②家庭因素:由於家長期望值過高而導致嚴格要求;家庭人際關係冷漠;沉溺於優裕的物質享受;沾染上家長的不良習氣,如賭博。

  (2)內因:價值取向逆轉,學習目的模糊,對學習文化課的錯誤認識,學習成績不佳,情緒不穩定,意志薄弱等。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1)學習目的性的`教育。首先應從中學生實際出發,採取生動而適合中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形式,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如適時介紹一些古今中外傑出人物勤奮學習、努力成材的故事,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和重要性,從而樹立遠大志向,並腳踏實地地學好各門功課。

  (2)及時反饋與適當評價。讓學習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可以激發其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因為知道學習結果後,既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學習熱情,增加努力程度;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進心,克服缺點,改正錯誤。

  (3)科學使用獎賞與懲罰。獎賞具有促進活動的力量,是一種外在的激勵因素,如分數、等級、獎金、獎品。獎賞是一種手段,若用之過多,則可能失去效力,甚至發生弊端。獎賞的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習的學習積極性,而不應使中學生變成物質或金錢的奴隸,否則,一旦取消獎賞,中學生將不再努力學習。從心理健康的角度,應注重獎賞而不去注重懲罰,因為這樣可以減弱失敗給人帶來的恐懼心理。

  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3

  一、問題提出

  學習心理是人們尤其是學生群體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學習型別、認知理論、資訊加工、學習遷移等。筆者於XX年3月——6月對黃驊市呂橋鎮中學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透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為準確把握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客觀依據。

  調查內容: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造成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呂橋中學進行,共發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8份。

  二、調查結果

  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初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6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5%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21%的初中生沒有考慮。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僅有4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29%的學生害怕學習或對學習不感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或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

  3.學習需求

  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有將近一半的學生認為現在所學的政治、歷史、英語等學科對自己日後的生活幫助不大,更希望學習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的科目。調查中還發現41%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由此可以看出,“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初中畢業後的打算,52%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30%的學生還沒有考慮。初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的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初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初一為69%,初二為58%,初三為72%。

  三、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初中生大多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松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中,農村初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四、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幾點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裝置、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體和軟體的投入,使儀器裝置、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初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中學生心理調查報告4

  作為中學生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類似於“競爭激烈”這種詞。當前,各種競爭例如經濟、科技等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又賴於教育去培養,所以儘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廣泛適應能力的各種人才就成為教育改革和現代學校關注的中心課題。

  而今,我國的中學生正處於新舊體制常常發生碰撞,許多問題不可能盡如人意和適時解決,受應試教育的驅使中學生被迫投入競爭,隨著父母離異的、破損家庭的增多,以及社會環境的某些消極影響,造成了中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

  為此,我在網上搜尋了一些相關的資訊,並且調查了當地的一些中學生。

  結果分析

  調查表明,大多數人對學習上的問題認識較為清晰,認為自己學習時注意力還是比較集中。多數同學認為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較自信。但40%以上的同學存在對考試焦慮不安,未能做到主動學習。

  大多認為自己會主動關心他人、能敢於承認錯誤、自理能力較強的同學在社會中也往往較為有自信。少數則是不會主動的關心他人,而是一昧的要求他人對自己好。

  而且家庭因素已慢慢成為造成中學生有心理問題的原因,我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家庭不好,所以開始厭學,或者變得消極。

  分析討論

  目前我國高中生的年齡大部分在十六歲至十九歲之間,獨生子女佔了大多數。這些孩子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特別是一些家庭中孩子儼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為主宰,心理脆弱,經受不住風雨和磨練。根據調查,發現獨生子女在社會性行為方面,存在問題的比例高於非獨生子女23-40%。我國獨生子女存在的弊端是依賴性。對父母、家庭、環境的過度依賴,是獨生子女的一個通病,這主要是家長的過度管制造成的。父母由於過分擔憂,隔斷了孩子同周圍環境的接觸。孩子們自我探索活動都變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屬活動。同時,由於父母的過分疼愛,對孩子大包大攬,從而使獨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的替代活動中,最終喪失了自我,養成很大的依賴性。

  由於父母對他們過分寵愛,使他們習慣於接受他人的關心、愛護,而不知道去關心、愛護他人;沒有兄弟姐妹相互謙讓的生活體驗,使他們不能感到關心、遷就他人也是一種責任。其次,父母怕自己孩子在與他人交往中吃虧,有意無意地教了一些自私的觀念和方法。此外,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如走後門,拉關係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等,也強化了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識,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心較強。獨生子女的利已性一旦形成,往往很難糾正,自己得不到幸福,也害了周圍人。

  家庭原因: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習慣、性格、以及處世方式以及對人的態度都與家庭有關,因為你很小的時候還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但是隨著年歲的增長,你不斷的模仿你家裡人的行為習慣,看到他們是怎麼做、怎麼說的,你慢慢地就學會了。資料表明童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動比較簡單,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現的反應為主,在行動上模仿佔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品德高尚,行為文明,性格良好,子女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模仿他們,天長日久就會成為自己對現實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形成一系列優良的性格。所以如果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氣暴躁,冷漠厭世,虛榮浮誇等也很容易“傳染”給孩子。

  而且家庭氣氛對其性格、心理的影響很大

  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父母之間的相互關係處理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兒童性格的形成。家庭成員之間和睦、愉快的關係所營造的家庭氣氛對兒童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猜疑、爭吵、極不和睦的關係所造成的家庭緊張氣氛,尤其是父母離異的家庭對兒童性格有消極的影響。

  大量研究表明,離異家庭的兒童比完整家庭的兒童更多地表現出孤僻、冷淡、衝動、恐懼焦慮甚至反社會等不良的性格特徵。

  所以在我們遇到讓我們不喜歡的人的時候,不應該只看到表面現象,認為他怎麼怎麼樣,很討人厭,哪個人不想自己是很個陽光,朋友很多的人,可是從小的“薰陶”不得已讓自己變得這個樣子。父母關係不好,經常吵架,對其子女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只是父母總是忽略了這一方面。

  很多小孩子有了缺點、犯了錯誤的時候,有很多的父母不顧孩子的自尊心,毫無情面地訓斥、指責、辱罵甚至動手打,嚴重地傷害了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孩子的逆反、抗拒心理及行為。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既然生在了這種社會,這樣的家庭,不能想象去改變它,只能換個心態換個方式去對待,不要去想這一方面的問題,讓自己過的快樂一點,因為生活是自己的。因為最後陪伴的只是自己,所以只有自己變得強大了,才能掌控好自己的命運。

  所以我認為,最終能否成功和幸福仍是靠自己,這是無可逃避的事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