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一想 ——汪國真

減肥不只是一種對外形美的追求,也是對身體健康的追求,它代表了一種生活態度。那就是:積極營造自我。但行動上的積極減肥,不是脫離開人的心理而存在的,有的人起初幾個月甚至半年都能很好地堅持,但不久就開始放鬆要求,並使體重發生了反彈。如此反覆上幾回,最終失去減肥的信心與意願。

很多人把減肥當成一件苦差事,為了啟動減肥行動,往往要像氣功師發功一樣,提前運好長時間的“氣”,然後,極其焦慮、急躁和充滿渴望地投入到減肥行動中去。在節食、運動、服藥的過程中,不斷抵制來自美食、睡眠、休息的誘惑。同時,對每一頓飯都要精打細算,唯恐熱量超標。每天運動,咬著牙也要堅持一次性鍛鍊40分鐘以上。這種痛苦的忍耐需要極大的毅力。人的心理是有彈性的,壓抑後,必有反彈,這是人的心理復原力的表現。所以,毅力的堅持總有一個從高潮到低谷的時期,隨著目標的接近,減肥效果的出現,許多人已經忍耐到了不耐煩的程度。當起初設定的減肥目標達到後,人的心理自然出現鬆懈。研究表明,此時是人的注意力最分散和犯錯誤最多的時候。所以,你會發現,不知不覺地,身體很快又膨脹起來了。因此,生理學家把它歸結為:人有努力維持自身體重的本能。

減肥是種生活態度

從心理學的視角看,減肥完全可以不用這麼勞累和辛苦,人的維持自身體重的本能也可以被打破,祕訣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瘦人。這是對自己的一種基本態度,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胖子,你要減肥,你每天都在跟自己鬥爭,如果你認為自己本來就是一個瘦子,然後按照瘦子的形體和行為方式去生活、運動,心態就會輕鬆許多。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有一套伺服機制,當人的目標確定後,大腦會自動調動全身的每個部分去向著這個目標努力。人腦不能區分想象出來的目標和實際的目標,這套伺服機制都會自動激發,幫助人們去達成頭腦中的形象,這在心理學上,叫作意象法。成功學專家常說,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把自己想象成什麼樣的人,然後按照他的思維、語言,行為去做,就是基於這個心理學原理的。

因此,減肥,從心理學意義上講,應該是“成為瘦子”,將著眼點放在“瘦”上,而不是“肥”上。如此,人腦的伺服機制會自動抑制你的進食中樞、提高你的運動中樞的興奮性,刺激你多做運動,減少你的睡眠,而你也不需要用大腦和意志去費勁地指揮它們,自然也就不覺得累了。而所有這些,都源自生活態度的一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