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
[拼音]:nianzhujunbing
[英文]:candidiasis
一種條件致病菌感染,由白念珠菌和(或)其他含珠菌引起的面板、粘膜或內臟的疾病。可以感染胎兒、新生兒、兒童直至老人,可侵犯不同的組織和臟器,又可引起各種過敏性反應。既可感染淺表,也可感染深部。由於抗生素的使用引起菌群失調、內外源的免疫力低下及創傷性的診療措施使條件致病菌,首先是念珠菌感染成倍增加。不少病人因延誤診治,最終導致死亡。若早期發現和用有效藥物治療,多可治癒。
病原
念珠菌屬於酵母,其中白念珠菌最為常見,致病力也最強。念珠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尤其是水、蔬菜、水果、奶製品中。在正常情況下,白念珠菌在健康人的口腔、腸道、陰道等處都有存在,並不致病,只有在抵抗力下降時才引起感染。因此,此菌為條件致病真菌。念珠菌病多數是內源性的,只有單純面板感染可以是外源性的。在上海和中國各地對白念珠菌帶菌率的調查表明,健康人消化道的念珠菌帶菌率最高,陰道次之,面板和泌尿道最低。
念珠菌侵入人體能否引起感染,一方面取決於念珠菌的毒力、數量、入侵途徑和對人體的適應性;另一方面取決於人體對病原體抵抗力的強弱。此外,還有誘發因素,其中主要是醫源性因素,如長期應用抗生素可引起菌群失調,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可抑制炎症反應,降低吞噬功能。此外,導管和輸液的應用及腹膜透析等的開展,也通過機械損傷和汙染,促使感染。
白念珠菌對上皮細胞有較強的粘附能力,並能排除人體為防止它吸附在上皮細胞表面的許多保護作用,如粘膜分泌液的沖洗、消化道的蠕動、上皮細胞的纖毛運動、正常菌群的拮抗等。一旦粘附體開始繁殖,隨後即可致病。白念珠菌在致病狀態下呈菌絲型,菌絲比孢子的孢壁抵抗力強,而且不易被中性白細胞吞噬。白念珠菌還能產生毒素和水解酶,破壞組織,引起感染。
在寄主方面,免疫功能特別是細胞免疫的缺損,中性白細胞吞噬作用的下降,隨過氧化物酶和血清凝集因子的缺乏,血清鐵和血糖的升高以及維生素的缺少,都有利於白念珠菌的感染。
臨床表現
有以下三種類型。
(1)面板型。多屬外源感染。家庭主婦、水產工作者、醫院護理人員及肥胖多汗者,因經常接觸帶念珠菌的汙水易染此病。表現有皺襞擦爛(如手指足趾間、乳房下、腋窩、會陰等處)、甲溝紅腫(甲溝炎)、甲床和甲板增厚(甲真菌病)、丘疹(丘疹性面板念珠菌病)或肉芽腫損害(念珠菌肉芽腫)。由於白念珠菌在表皮生長繁殖,檢查皮層可見菌絲和芽孢,一般不伴有粘膜或內臟感染。
(2)面板粘膜型。主要是內源感染。白含珠菌在體內大量繁殖,侵入消化道、呼吸道和面板而引起炎症,最常見的是鵝口瘡,在舌表面和頰粘膜可見乳白色斑片,刮除後可見鮮紅色溼潤基底,若不及時治療,可以直接蔓延到呼吸道,或通過血液迴圈侵入泌尿道或其他器官。其次,是念珠菌女陰陰道炎和包皮龜頭炎,陰道分泌物增多,龜頭出現紅斑丘疹,可通過性交傳播。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慢性粘膜面板念珠菌病,主要見於兒童,皮損發紅、增厚、角化,可形成肉芽腫損害。指或趾甲肥厚變脆,口角糜爛,頭髮稀少。患者免疫功能缺損,發育遲緩。
(3)內臟或全身型。多數是在原發病(如結核病、血液病、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病等)基礎上繼發,臨床表現比較複雜,而且缺少特異性。可有支氣管、肺部、泌尿道、心內膜或腦膜的感染,甚至有敗血症,威脅病人生命安全。
此外,念珠菌還可引起過敏性疾病,如念珠菌疹,可以象癬菌疹一樣,表現對稱性多數無菌水皰,還可引起支氣管喘息、溼疹和胃炎等。
診斷
面板、口腔和陰道念珠菌病具有一定的特徵,診斷比較容易。胃腸、支氣管和肺以及腎、心、腦感染時,確診比較困難,即使真菌培養陽性,也不能確診念珠菌病。因健康人和病人都可以是念珠菌的攜帶者。此時,患者新出現的任何症狀或體徵若不能用原發疾病解釋,同時又存在各種誘發因素,則應考慮深部念珠菌病的可能性。尤其是患者出現口腔念珠菌感染時,應特別注意,並要作進一步檢查,如病理組織檢查及免疫學檢查。
治療
根據不同型別而異。面板型以外用抗真菌藥為主,如咪康唑霜、聯苯苄唑霜等,療程短,療效佳。面板粘膜型則以內服藥物為主,如制黴菌素、酮康唑等,除慢性粘膜面板念珠菌病外,一般療程為2~4周。系統型念珠菌病在治療念珠菌病的同時還要治療原發病。對念珠菌引起的過敏性疾病,除要治癒原發病灶外,也可給予減低敏感的疫苗注射。
面板型念珠菌病預後最佳。面板粘膜型一般預後好,但易復發。慢性粘膜面板念珠菌病病程緩慢,預後較差。系統型念珠菌病的預後根據原發病性質、誘發因素及患者情況而定。
預防
對面板型念珠菌病,主要注意清潔衛生,保持面板乾燥。對其他型念珠菌病,首先要治好原發病,少用或不用抗生素和皮質類固醇激素一類藥物。必要時定期或不定期口服制黴菌素以加強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