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痢疾

[拼音]:danshizheng

[英文]:cholelithiasis

膽道系統(包括肝內或肝外膽管、膽囊和總膽管)任何部位發生結石的疾病。中國比較多見,其臨床表現與結石的數量、大小、是否引起膽道梗阻以及有無併發膽道感染密切相關。

病因

膽汁由肝細胞分泌,通過膽道系統先在膽囊中儲存並濃縮,然後再通過膽總管排入十二指腸內。一般認為,膽石的形成與以下因素有關:

膽汁成分改變

膽鹽、磷酯和膽固醇是膽汁的三種主要成分。膽固醇不溶於水,但其所以在膽汁中不發生沉澱和析出,有賴於膽鹽和磷脂的存在。膽鹽和磷脂形成微膠粒,能夠與膽固醇的分子相結合,而保持膽固醇在膽汁中的溶解狀態。膽固醇和微膠粒之間必須維持一定的比例關係,才能使膽固醇分子完全被結合。膽鹽濃度減少,微膠粒的形成即不足,膽固醇的濃度增高,同樣也會造成膽固醇的過飽和狀態。正常膽固醇和膽鹽之比為1:20~1:30,若低於1:13,則膽固醇即成為固態沉積而逐漸形成膽石。膽囊若排空不暢,膽汁鬱滯並濃縮,膽囊壁受濃縮膽汁的刺激或因感染而發生炎症,使膽鹽的吸收加速,則造成膽汁各種成分的比例失調而致膽石形成。

膽汁代謝異常

高膽固醇血癥使肝膽汁中膽固醇的含量增高,有利於膽固醇結石的形成。人體中紅細胞衰老破壞後,產生遊離膽紅素,被輸至肝臟,在肝臟中代謝,與葡萄糖醛酸結合成為結合膽紅素。此外,還有很少量的遊離膽紅素與硫酸及磷酸等活性酸根結合。在膽汁中結合膽紅素溶於水,而非結合膽紅素易與鈣離子結合而沉積,正常膽汁中的非結合膽紅素含量一般在總膽紅素含量的1%以下。因代謝異常而使膽汁成分失常,可以導致膽道內結石。

膽道感染

人的膽汁基本上是無菌的,即使有少量細菌,因膽汁能通暢排出至腸道,亦不足以為害。但若膽汁淤滯,則已存在的或自血迴圈以及腸道來的細菌易導致感染。蛔蟲鑽入膽道也是引起膽道感染的重要原因。膽道發生感染後,感染和炎症造成的脫落上皮、粘液團塊、壞死組織碎屑、蛔蟲鑽入膽道後帶入的蟲卵以及死亡腐爛後殘留的角皮殘體等,都可成為結石的核心,使膽汁中各種成分圍繞核心逐層沉積而形成結石。此外,大腸桿菌是膽道感染中最常見的致病菌,大腸桿菌能產生葡萄糖醛酸酶,使膽汁中的結合膽紅素降解為非結合的遊離膽紅素,易與鈣離子結合形成結石。

總之,膽石形成的原因十分複雜,常常有1個以上的因素存在,且相互協同。膽道感染後,可以促使膽石的形成。形成膽石後,由於結石對膽道的刺激和使膽汁引流不暢,致使膽汁組成成分發生改變併為細菌感染創造了條件。

膽石的分類

膽石含有多種化學成分,通常根據其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多少,將膽石分為三類:

膽固醇結石

結石中膽固醇含量佔各種成分的70%以上。結石為淺灰黃色,質地堅硬,表面光滑或稍呈小結節狀,切面有放射狀條紋,或同時存在多個由膽色素顆粒構成的深棕色同心圓年輪樣條紋,膽固醇含量越多,放射狀條紋越明顯。單髮結石呈卵圓形,多髮結石可呈多面形或圓柱形。

膽色素結石

膽色素佔膽石中各種成分的40%以上。色呈棕黃、棕紅或棕黑色;膽色素含量越多,其色越深。質地或鬆軟或較硬,視同時含膽固醇量的多少及有無粘液物質夾雜而定,較大結石常鬆軟易碎。形狀不一,或呈泥沙樣團塊,色較淺,切面為無定形結構,或呈鬆弛的同心圓分層;顆粒狀小結石質硬,圓形或多面形,色墨綠或棕黑,有光澤,切面如柏油狀,質地均勻,不分層,膽色素成分可達80%。

混合性結石

由膽色素、膽固醇和鈣鹽等混合而成,因所含的各種成分多少不一,結石可表現為各種形狀和顏色,切面由膽固醇、膽色素和鈣鹽間隔沉積,呈環狀分層,各層色澤互不相同,質地堅硬與否也因各種成分含量的多少而不同;若含鈣較多,則X射線平片可顯影,膽固醇和膽色素結石含鈣均較小,一般不顯影。

膽石症的臨床型別

根據結石所在的部位,臨床上常將膽石症分為三種類型:

膽囊結石症

結石在膽囊內形成並停留。以膽固醇結石和膽紅素結石為多見,混合性結石較少。預後最佳。

膽總管結石症

膽囊結石可排至膽總管內,即繼發性膽總管結石症。結石也可以在膽總管內形成,稱之為原發性膽總管結石症。二者的臨床病理過程並無不同。原發性結石多為膽紅素結石或混合性結石,繼發性結石主要是膽固醇結石或膽紅素結石。在中國,膽總管結石症較別國多見,約佔膽石症的30~40%。預後較膽囊結石症差。

肝內膽管結石症

一般均原發於肝內膽管,也可先患膽總管結石,因膽道梗阻繼發肝內膽道感染,導致肝內膽管結石形成,其中以膽色素結石及混合性結石多見。結石可廣泛分佈於左右肝的肝內膽管,也可侷限於一處,以左肝外葉最多見,因該處膽管彎曲度較大,膽汁引流更加不暢之故。在中國,肝內膽管結石症的發病率遠較別國為高,一般約佔膽石症的25%左右。由於結石難以完全清除或清除後又復發,在三種膽石症中預後最差。

臨床表現和診斷

膽石症的臨床表現各有其特點。

膽囊結石症

結石隨著膽囊的收縮或體位的改變而經常移動,對膽囊粘膜造成刺激和損傷,可以引起膽囊的慢性炎症,病人感到右上腹悶脹不適、噯氣、消化不良、厭食油膩。較小的結石可以嵌頓在膽囊頸部或阻塞膽囊管,引起劇烈的膽絞痛或急性膽囊炎,可牽扯右肩部疼痛,常伴有噁心、嘔吐和發燒,檢查右上腹有壓痛和肌緊張,有時可摸到腫大的膽囊。膽囊排空受阻後,若無感染則時間久後可變為膽囊積水,膽囊腫大,但無其他症狀。有些膽囊結石可長期無任何症狀,常在做腹部B型超聲檢查或因其他疾病做開腹手術時,甚至在屍體解剖時才被發現。診斷除靠臨床表現及體徵外,某些特殊檢查如B型超聲檢查和膽囊造影常有助於確診;少數結石經X射線平片檢查也可顯影。

膽總管結石症

結石在膽總管內容易造成梗阻,也容易招致感染。臨床症狀的輕重取決於膽總管梗阻的程度和有無感染。多數患者既往有一次或多次急性發病史。當結石未造成膽總管完全性梗阻時,膽汁流動不受影響,繼發感染的機會就較小,病人常無不適。若既往有過發作,以後一段時間處於緩解狀態,也可暫時無症狀。膽石在膽總管內因膽汁中固體成分的堆積而逐漸增大,還可因膽汁的流動而移動。終歸會移至膽總管下端而造成完全性梗阻。若結石較大或外形不整齊,不能移動,膽汁只能從結石和膽總管內壁之間的狹小縫隙中通過,發生完全性梗阻的機會也很大。病史較長者,發作漸頻,間期越來越短。典型發作症狀是沙爾科氏三聯徵,即腹痛、高熱和黃疸。腹痛多侷限於劍突下,為陣發性絞痛,常伴有噁心和嘔吐;高熱和寒戰是細菌和內毒素在膽總管內高壓的情況下,經肝血竇進入血迴圈的敗血症表現;黃疸為梗阻性,發作後逐漸加重。腹部檢查劍突下右側常有深壓痛,若併發急性膽囊炎,右上腹有壓痛及肌緊張。B型超聲檢查可發現膽總管及肝內管擴張,加以血清直接膽紅質含量增高,據此可診斷為梗阻性黃疸。

肝內膽管結石症

肝膽管結石常導致肝內膽管侷限性狹窄,其上膽管擴張,結石即位於擴張的膽管內。同時感染易擴散為膽管周圍炎,加以長時期淤膽,致使受累的肝葉萎縮和纖維化。若肝臟廣泛長期受到損害或結石遍佈左右肝管,最終將演變為膽汁性肝硬變,預後不良。肝內膽管結石症的臨床表現不典型。若合併膽總管結石或膽囊結石,則表現為膽總管結石或膽囊結石的症狀。有些病例僅有肝區輕度不適。急性感染髮作時出現高燒、肝臟腫大、肝區有明顯叩痛。一側肝葉或區域性肝段的膽管結石,常無黃疸或只有輕度黃疸,經皮經肝膽管穿刺造影和 B型超聲檢查,對診斷很有幫助。

治療

本病患者應進低脂飲食,因脂肪可使膽囊收縮,容易誘發膽絞痛。

膽囊結石

結石數量少或塊粒小、無明顯症狀者,可以口服中西藥物 (如中藥排石湯和利膽素、 去氫膽酸、硫酸鎂等),增進膽汁排泌,以利結石從膽道排出。若結石性質屬膽固醇性結石,可試服鵝去氧膽酸或熊去氧膽酸。這兩種藥物可使膽汁內膽固醇的分泌和總膽固醇的排出量減少,增加膽鹽的成分,提高膽汁對膽固醇性結石的溶解能力,使膽石縮小或消失。不過這類溶石療法對膽色素結石無效,需長期服藥至少1年以上,還可產生腹瀉或血清轉氨酶增高的副作用。膽囊結石大而多,症狀重者,則宜外科手術治療。1986年在臨床開始採用體外衝擊波碎石。直徑大於2cm的結石,90%以上可被粉碎,1年結石排淨率50%左右。排淨後1年有10%的結石複發率,效果不盡滿意。膽囊置管注入溶石藥物,仍在試用階段。

總膽管結石

治療原則是切開總膽管,取出結石,手術宜在急性發作間歇期間進行。若急性發作有沙爾科氏三聯徵時,常已發展為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總管炎,很容易出現休克,應進行輸液和抗生素治療,做初步準備後及早手術作膽總管切開及減壓引流。若伴有膽囊結石和急性膽囊炎,應同時切除膽囊。若病情嚴重,不能耐受較大的手術,可先行膽總管引流或膽囊造瘻術,也可先行經皮經肝膽管穿刺置管引流,等病情好轉後再行擇期手術。

肝內膽管結石

治療比較困難。結石少、無明顯症狀者,不一定要手術治療。結石多、症狀重時,應爭取在無急性發作時擇期手術。手術方法須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採用,首先儘可能通過膽總管或肝管切開取淨結石,若不能取淨,可做相應部位的膽管和空腸吻合或膽總管下端括約肌成型術,以利於殘餘結石的排出。若受累的肝葉,特別是左外側葉已有萎縮時,可作肝葉切除。若有肝內膽管狹窄時,也需採用狹窄切開,置管支撐,或者採用相應的腸管內引流手術。術後T形管造影,若有殘餘結石,可通過T形管竇道用纖維膽道鏡一次或分次將殘石取出。

參考文章

膽石症患者可否吃葷常識老年人膽石症有何臨床特點,內科如何治療中老年膽石症病人可以吃雞蛋嗎?保健養生怎樣對待膽石症中老年為什麼說吃生薑可預防膽石症?飲食膽石症病人要注意飲食衛生常識肥胖人與膽囊炎、膽石症有何關係?美容/塑身膽石症“重女輕男”保健養生膽石症病人為何不宜左側臥呢神經與精神科膽囊炎、膽石症患者為什麼夜間失眠神經與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