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癧

[拼音]:yan

[英文]:pharynx

呼吸和吞嚥的共同通道,呈長條狀管腔。鼻咽部病變常可引起鼻部、耳部和顱窩症狀,極易造成臨床誤診。口咽部兩側有顎扁桃體,具有重要的免疫防禦功能,能產生免疫球蛋白,在兒童期尤為重要。口咽後方為咽後隙,兒童期富含淋巴組織,感染後則形成咽後膿腫;咽的兩側為咽旁隙,內含頸部大血管和神經,感染後積膿稱咽旁膿腫,咽旁膿腫和咽後膿腫均可併發縱隔障炎和膿毒血癥等嚴重疾病。腮腺深葉腫瘤往往侵犯咽旁隙,使患側咽側壁向中線膨出。喉咽部的環後癌生長部位隱蔽,易誤診為咽炎和咽部感覺異常。

咽部常用間接鼻咽鏡和間接喉鏡檢查,必要時可用光導纖維鏡檢查,也可作造影、體層攝片和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等檢查。咽與全身有密切聯絡,區域性病變可影響全身,如扁桃體炎的病灶性感染可引起腎炎及風溼熱等疾病;同樣,全身疾病也可反映至咽部,如患粒細胞缺乏症時可出現咽部潰瘍。

解剖結構

咽上界起自顱,底下達第6頸椎平面,長約12cm,在環狀軟骨下緣高度與食管口相連,前面與後鼻孔、口腔和喉相接,後壁與頸椎椎前筋膜相鄰,兩側有頸部大血管和神經通過。咽分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段。

鼻咽

又稱上咽部,位於硬顎平面以上的咽部。頂壁外側與破裂孔鄰近,是鼻咽癌侵入顱內的主要徑路。頂壁與後壁相交處有條索狀淋巴組織,名腺樣體,又稱增殖體或咽扁桃體。左右側壁有咽鼓管咽口,附近有較豐富的淋巴組織,稱咽鼓管扁桃體,咽口後上方有隆起,名咽鼓管圓枕,圓枕後上方有一凹陷區,稱咽隱窩,即羅森繆勒氏窩,是鼻咽癌常見的原發部位。

軟顎下緣與咽後壁間的間隙,稱顎帆間隙,軟顎麻痺或組織缺損時,間隙異常寬大,出現講話時帶鼻音和飲水倒流等顎帆間隙團鎖不全症狀;相反,若軟顎緊接咽後壁,間隙狹窄,造成咽部氣道萎陷,睡眠吸氣時導致軟顎下緣及懸雍垂震動,為構成鼾症的病因之一。

口咽

又稱中咽部。口咽後壁約相當於第3頸椎的平面,粘膜下有散在咽後淋巴結,經感染可形成咽後膿腫。舌根二側尚見聚整合團的淋巴組織,稱舌扁桃體。

喉咽

又稱下嚥部。喉咽兩側有兩個呈倒置錐形的窩,稱梨狀窩,是食物經嚥進入食管的通道。

咽壁構造

分為四層,由內向外為粘膜層、咽腱膜層、肌層和筋膜層。

咽間隙

咽腔鄰旁由頸部筋膜圍成的潛在腔隙,內含蜂窩組織,包括咽旁隙、咽後隙和扁桃體周圍隙等。

(1)咽旁隙。又稱咽上頜隙,在咽後隙外側,形似倒立的錐體。由莖突及附著於莖突上的肌肉分為前後二隙,前隙小,病變易累及翼內肌而致張口困難,扁桃體感染也可擴散至此間隙。後隙較大,含頸內動脈和頸內靜脈、迷走神經、舌下神經、副神經及頸交感神經節和頸深淋巴結上群,咽部感染可蔓延至此,侵犯神經和血管,並向顱內和縱隔擴散。

(2)咽後隙。外側與咽旁隙相隔,前為頰咽筋膜,後為椎前筋膜,從顱底直到第7頸椎或第1胸椎平面的後縱隔,因此,病變可入後縱隔。咽後隙內含有疏鬆結締組織,中線處組織緻密分隔成左右兩部分,故早期咽後膿腫常侷限於一側,咽後隙存在淋巴結,兒童期數量多,感染率高。凡扁桃體、口腔、鼻腔、鼻咽、咽鼓管和鼓室感染均可經淋巴途徑蔓延至此。

(3)扁桃體周圍隙。位於扁桃體包膜和咽上縮肌之間的腔隙,可因扁桃體感染而引起此間隙的化膿性炎症。

咽的淋巴組織

咽部淋巴組織豐富,顎扁桃體呈團塊狀,它與咽扁桃體、管扁桃體、咽側束和舌扁桃體等組成咽淋巴環,即瓦爾代爾氏環。

顎扁桃體位於口咽部兩側,兒童期淋巴組織增生,扁桃體呈生理性肥大。其表面襯覆層鱗狀上皮,有6~20個隱窩開口,向內呈分支狀盲端,易隱藏細菌而成病灶。扁桃體包膜為咽腱膜的一部分,圍繞於扁桃體深面,扁桃體包膜與咽上縮肌之間含疏鬆結締組織,形成潛在的扁桃體周圍間隙。

扁桃體內有結締組織構成的小樑和淋巴組織。小樑與包膜相連線,內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經。淋巴組織中有許多小淋巴細胞,具有免疫功能。

生理功能

有以下幾方面。

呼吸功能

咽粘膜含有腺體,具有加溫、溼潤和清潔吸入氣體的作用。

吞嚥功能

咽是呼吸和吞嚥的共同通道,食團觸及舌根及咽峽部時引起吞嚥反射,使食物沿二側梨狀窩向下進入食管。

共鳴作用

咽與聲調和語言的構成有關,其中軟顎的作用尤為重要。軟顎麻痺或顎裂時,由於鼻咽部不能關閉而形成開放性鼻音。

顎扁桃體功能

對這一問題目前仍處於繼續探索和驗證階段,但一致認為與機體防禦功能關係密切,有抗感染的免疫作用。歸納如下:

(1)顎扁桃體血迴圈生理特點。顎扁桃體微血管對血流有阻擋作用,因此血流緩慢,形成血流成分選擇滯留區,便於發揮免疫功能。

(2)顎扁桃體隱窩系統。顎扁桃體隱窩有許多分支,使扁桃體表面積增大300cm2,有利於進行減毒和免疫活動,並傳遞抗原資訊。

(3)免疫細胞和免疫範圍。顎扁桃體含發育各期的淋巴細胞(80~90%)、漿細胞 (5~20%)和少量單核及多核細胞,其中的淋巴細胞兼有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雙重作用,能被致敏而產生各種淋巴因子和五種免疫球蛋白,還能分泌干擾素、白細胞介素和補體。顎扁桃體功能正常或亢進時,其抗體含量較高,顎扁桃體有病損時,則抗體量下降。

檢查方法

除視診、觸診以外,還有以下檢查方法:

鼻咽鏡檢查

常用的有三種鼻咽鏡檢查:

(1)間接鼻咽鏡檢查。將鼻咽鏡(小的反光鏡)置於軟顎與咽後壁之間,鏡面向上,依靠鏡面光線反射,看清鼻咽部各壁標誌,是臨床常用的檢查方法。

(2)直接鼻咽鏡檢查。檢查不方便,而且視野狹小,現已棄用。

(3)電鼻咽鏡檢查。分經鼻和經口兩種,附放大裝置,目前趨向被光導纖維鼻咽鏡替代。

間接喉鏡檢查

方法與喉部檢查相同,也是利用反光鏡觀察喉咽各壁情況。

光導纖維鏡檢查

此鏡細,外徑已達3.7mm,長短不一,經鼻腔插入,檢查時痛苦小,適用於張口困難、頸部關節強直、不能配合作間接鼻咽鏡和喉鏡檢查的病例及兒童患者。可配置照相機和攝影機,作靜態和動態攝像研究,並可觀察吞嚥、打鼾、發聲和呃逆等動態的全過程。

X射線檢查

診斷咽部、咽後隙病變的常用檢查法。

(1)平片檢查。可取頸側高位片、頸側低位片和顱底位片,觀察咽部軟組織陰影有無隆起不平等情況,骨質有無增生、吸收和破壞等病變。

(2)咽腔造影。鼻咽、口咽和喉咽腔均可用鋇劑造影,觀察腔隙形態和鋇劑滯留情況等。

(3)體層照相。將被檢部分作分層攝片觀察,較之平片更為確切,但有形態變形現象。

(4)靜電攝片。即幹板照相,用帶電硒膜片感光,對軟組織等解析度增高,但放射量較大,常用於軟組織異物、喉室含氣囊腫等檢查。

(5)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將被檢部分進行一薄層一薄層地掃描,加工成截面像,密度分辨能力比普通放射片大10~100倍,能較清晰地觀察軟組織變異、氣腔形態、腫瘤大小和轉移等情況。

組織學檢查

(1)脫落細胞檢查。方法簡單,將分泌物塗片或用拭子採取脫落細胞做成塗片,經固定染色後在顯微鏡下尋找異常細胞。

(2)活組織檢查。從病變部位收集活組織製作切片,觀察病變的性質。一般結果較脫落細胞檢查更可靠。

臨床聯絡

見咽部疾病。

參考文章

慢性咽炎的病因和典型症狀是什麼?五官科為什麼吃烤羊肉串應細嚼慢嚥?飲食為什麼吃飯要細嚼慢嚥?口腔科咽結膜熱有什麼臨床特點?眼科顱咽管瘤有哪些症狀?內科什麼是顱咽管瘤?它有何特點?內科皰疹性咽峽炎治療面板科與傳染咽炎也能誘發牛皮癬面板科與傳染咽炎也可以引發牛皮癬面板科與傳染咽炎可誘發牛皮癬面板科與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