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病

藥材名稱:稜葉韭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異名:薤白(新疆藥材名)。

基源:為百合科蔥屬植物稜葉韭的鱗莖。

原植物:稜葉韭Allium coeruleum Pall.(A.coerulescens G.Don:A.viviparum Kar.et Kir.)又名新疆韭(《新疆藥用植物志》)。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70cm,鱗莖近球形,外面被一層淡紫色膜質鱗被,裡面被一層白色膜質鱗被。莖直立,圓柱形,葉鞘包圍到莖1/3處。葉3~5枚,線形,三稜狀,寬0.2~0.3cm,頂端漸尖,基部包莖,兩面光滑,中脈突出,短於莖。總苞2裂,漸尖,紙質,光滑,白色,宿存。花序傘形,半球形,多花,密集;花梗等長,長為花被的2~5倍,有苞片;花被鐘形,藍色或藍紫色;花被片6,2輪,中間具褐色葉,外層長圓形,內層為圓狀披針形,常狹窄,鈍尖;雄蕊6,花絲長於花被片,基部三角狀,兩側無齒,合生並與花被貼生;花柱伸出花被,於房壁無疣狀突起,基部有3個凹穴。蒴果球形,成熟後開裂。種子小,黑色,具皺紋。花期5~7月,果期8~9月。(圖見《新疆藥用植物志》.第2冊.177頁.圖88)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100~2300m的石質幹山坡及礫石質灘地中。分佈於新疆天山一帶的前山地帶。原蘇聯中亞也有分佈。

藥性

性味:辛、苦,溫。

功效:理氣,寬胸。

主治:胸痛,胸悶,咳嗽,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