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蔥

藥材名稱:金剛刺

名稱出處:《陝西中草藥》

概況

異名:金剛藤(陝西),威靈仙(河北、陝西)。

基源:為百合科菝葜屬植物短梗菝葜和黑果菝葜的根莖。

原植物:短梗菝葜Smilax scobinicaulia C.H.Wright和黑果菝葜S.glauco-china Warb.

形態:短梗菝葜小枝草質,莖和枝條通常疏生刺或近無刺,較少密生刺,刺針狀,長4~5mm,稍黑色。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幹後有時變為黑褐色,長4~12.5cm,寬2.5~8cm,基部鈍或淺心形;葉柄長5~15mm。總花梗很短,一般不到葉柄長度的一半。雌花具3枚退化雄蕊。漿果直徑6~9mm。花期5月,果期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15卷.191頁.圖版1∶4)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600~2000m的林下、灌叢下或山坡陰處。分佈於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甘肅、湖北、湖南、江西西南。

黑果菝葜與短梗菝葜的主要區別參見“金剛藤頭”條。

生藥

採集:秋季採挖,除去莖葉及泥土,捆成小把晒乾。藥材產于山西、陝西、甘肅。

鑑別

性狀:根莖呈不規則塊狀,略橫向延長而彎曲,有針狀小刺,下側著生許多細長的根,根長20~100cm,直徑1~2m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平滑,帶有細小鉤狀刺及少數鬚根。質韌,不易折斷,富有彈性。斷面外圈為淺棕色環(石細胞環),內有一圈排列均勻的小孔(導管)。氣無,味淡。以根粗長,質堅實、有韌性,去淨支根者為佳。

顯微 根的橫切面:內皮層外側的組織多已脫落,有時可見殘存的皮層細胞。內皮層由1列有棕色色素的石細胞組成,細胞內壁及側壁三面顯著增厚,胞腔小,有明顯的層紋及孔溝。中柱約佔根的二分之一。中柱鞘為9~13層木化厚壁纖維,直徑17~40μm。韌皮部束與木質部相間排列,各15~25個,呈輻射型。木質部由導管和木纖維組成。

粉末: ①髓細胞長方形,壁增厚,直徑18~76μm,多數細胞可見圓形或長形細小紋孔。 ②中柱鞘纖維直徑17~40μm,壁較厚,木化。 ③石細胞呈尖圓形、類方形或長方形,直徑約70μm,棕色,胞腔狹細,兩側壁增厚,具顯著孔溝。另可見梯紋和具緣紋孔導管、木纖維及澱粉粒。(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220頁.圖173)

理化:取樣品粉末10g,加10%硫酸液20ml,氯仿20ml迴流提取3次,每次分別為2小時,合併3次氯仿液,減壓回收至小量,供點樣用。點於矽膠G板上,以氯仿-丙酮-水(12 3∶0.7)為展開劑,展距10cm,置熒光燈下觀察,可見亮藍、亮藍綠色斑點。(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221頁.圖174)

化學性質

黑果菝葜根莖含生物鹼、揮發油、己糖、鞣質等。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