榲桲

藥材名稱:結血蒿

名稱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概況

異名:普爾那(藏族名)。

基源:為菊科蒿屬植物毛蓮蒿的全草。

原植物:毛蓮蒿Artemisia vestita Wall.ex Bess.(A.sacrorum Ledeb.var.vestita Kitag.)

形態:半灌木狀草本,全株具濃香。根木質,根狀莖粗短。莖叢生,高50~120cm,褐紫色,被蛛絲狀微柔毛。葉柄長0.8~2cm,莖下部和中部葉橢圓狀卵形或近圓形,長2~7.5cm,寬2~4cm,二回羽狀分裂,裂片有時有淺齒,羽軸有櫛齒狀小裂片,兩面密生灰白色絨毛,基部常有櫛齒狀假託葉。頭狀花序多數,球形或半球形,直徑2.5~4mm,有短梗,下垂,基部有線形小苞葉,於莖上部組成圓錐花序;總苞近球形,總苞片3~4層,卵狀披針形至寬卵形,邊緣膜質,背面有灰白色短柔毛;雌花6~10朵,花冠狹管狀,2齒裂,花柱伸出花冠,頂端2叉,外彎;兩性花13~20朵,花冠管狀,花葯線形,附屬物尖,長三角形,花柱頂端2叉,叉端截形。瘦果長圓或倒卵狀橢圓形。花期8~9月,果期9~11月。(圖見《西藏植物誌》.第4卷.757頁.圖327)

生境與分佈:生於中、低海拔的山坡草地、灌叢及林緣等處。分佈於甘肅、青海、新疆、湖北、廣西及西南各地。南亞及克什米爾地區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7~9月割取莖葉,切段,陰乾。

化學性質

根含倍半萜化合物,有Farnochrol(1)和Drimartol A、B(2)[1]。此外尚含葉綠素、胡蘿蔔素類物質(Carotenoids)、酚類和花青甙(Anthocyanin)[2]。

參考文獻

[1] J Nat Prod 1982;45(4):455。


[2] CA 1986;105:187892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