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木荷

藥材名稱:地楓皮

名稱出處:植物分類學報

概況

異名:鑽地楓、追地楓(上海、浙江)。

基源:為木蘭科八角屬植物地楓皮的樹皮。

原植物:地楓皮Illicium difengpi K.I.B.et K I.M.,又名楓榔、矮頂香、地楓、追地楓、南寧地楓皮(廣西)、

形態:常綠灌木,高1~3m,全株均有芳香味。根圓柱形,有不規則縱稜,外皮暗紅褐色,內皮紅褐色。葉常3~5片聚生於枝的頂端或節上,革質,有光澤,鮮時上面深綠色,幹後變綠褐色,葉片倒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0~14cm,寬3~5cm,頂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邊緣稍內卷;側脈4~7條,不明顯;葉柄長13~20mm。花紅色,腋生或近頂生,單朵或2~4朵簇生;花梗長6~12,有時向下彎曲;花被片常為15~17或略多,最外層2~5片,其中2~3片最小,三角形;中間兩輪各為4~5片,較大;最內層花被片5枚,較小;雄蕊兩輪,常為21枚,長約3mm。開放時心皮約為13枚,離生,輪狀排列,頂端彎曲,柱頭鑽形。聚合果常由9~11個心皮組成,每個蓇葖長12~16mm,頂端常有向內彎曲的尖頭;果梗長1~3.4cm。種子長6~7mm,光亮,黃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圖見《植物分類學報》.1977;15(2):77頁.圖1)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00~800m山頂或疏林下。分佈於廣西西南部,為廣西特產藥材。

生藥

採集:秋季剝取樹皮,晒乾或低溫乾燥。藥材產於廣西。

鑑別

性狀:樹皮捲筒狀或槽狀,長5~15cm,直徑1~4crn,厚2~3mm,外表麵灰棕色至深棕色,有的可見灰白色地衣斑,粗皮易剝離或脫落,脫落處棕紅色。內表面棕色或棕紅色,有明顯的縱溝紋。質鬆脆,斷面顆粒性。氣微香,味微溼。以質鬆脆、氣香者為佳。

顯微 樹皮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內壁較厚,含紅棕色物。皮層散有石細胞群,其間嵌有少數纖維束;有分泌細胞分佈。韌皮部射線細胞1列;亦有分泌細胞,較小。薄壁細胞含紅棕色物和澱粉粒。

貯藏:置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揮發油0.30%~0.71%。油中成分為α蒎烯、β-蒎烯、莰烯、1,8-桉油精、芳樟醇、黃樟醚、樟腦、乙酸龍腦酯等近30種化合物。

參考文獻

中草藥1981;1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