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雞腳黃連

藥材名稱:藤烏

名稱出處:《新華本草綱要》

概況

異名:羊角七(湖北),草烏(湖北、湖南、四川)。

基源: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瓜葉烏頭及其變種拳距瓜葉烏頭的乾燥塊根。

原植物:瓜葉烏頭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A.sczukinii var.hemsleyanum Rapaics.)拳距瓜葉烏頭Aconitum hemsleyanum var.circiinatum W.T.Wang,又名草烏、血烏(峨眉山)。

形態:塊根圓錐形,長1.6~3cm,直徑達1.6cm。莖纏繞,常帶紫色,分枝。莖中部的葉片五角形或卵狀五角形,長6.5~12cm,寬8~13cm,基部心形,3深裂至距基部0.9~3.2cm處,中央深裂片楔狀菱形,短漸尖,不明顯3淺裂,淺裂片具少數小裂片或卵形粗齒,側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淺裂;葉柄比葉片稍短。總狀花序生莖或分枝頂端,有2~6(~12)朵花;下部苞片葉狀或不分裂而為寬橢圓形,上部苞片線形;萼片深藍色,上萼片高盔形或圓筒狀盔形,幾無爪,下緣直或稍凹,喙不明顯,側萼片近圓形;花瓣片長約10mm,寬約4mm,脣長5mm,距長約2mm,向後彎;雄蕊花絲有2小齒或全緣;心皮5,無毛。蓇葖直,長1.2~1.5cm,喙長約2.5mm;種子三稜形,長約3mm,沿稜有狹翅並有橫膜翅。花期8~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27卷.236頁.圖版48∶1~4)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700~2200m山地林中或灌叢中。分佈於河南西部、陝西南部、安徽西部、浙江西北部、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

拳距瓜葉烏頭與瓜葉烏頭的主要區別為:花瓣的距長4~6mm,拳卷。(圖見《中國植物誌》.第27卷.237頁圖版48∶5)生於海拔1900~3300間山地、林邊或林中。分佈於四川天全二郎山一帶。

生藥

採集:7~9月採挖根,除去泥雜及鬚根,洗淨,晒乾。

加工炮製:清水浸漂塊根至略存麻味,用甘草、黑豆煎湯拌蒸或同煮透後,取出晒乾。

化學性質

根莖中含有滇烏鹼(Yunaconitine)(1)[1,2,3]即瓜葉烏頭乙素(GuayewunineB)又稱紫草烏乙素;另有爪葉烏頭甲素及丙素;丙素為一未知結構的生物鹼[2]。

參考文獻

[1] 化學學報 1979;37(1):15。


[2] 植物學報 1982;24(3):259。


[3] 中藥通報 1981;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