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葉景天

藥材名稱:榕須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半天昂(《生草藥性備要》),昂風根、榕樹須、細葉榕(《嶺南採藥錄》),倒生木、不死樹(《綱目拾遺》),倒生樹(《粵志》),正榕、官榕木、小葉榕(《中藥大辭典》),吊須(《廣東中藥》)。

基源:為桑科榕屬植物榕樹的氣生根。

原植物:榕樹Ficus microcarpa L.[F.retusa auct.non L.;F.retusa var,nitida auct.non Vera.]

歷史:榕樹,《南方草木狀》首載。《植物名實圖考》雲:“兩廣極多,不材之木,然其葉可蔭行人,可肥田畝,根大如屋,江南南贛皆有之,稍北遇寒即枯,故有榕不過吉之諺。”所述及附圖,今考證,與本種一致。

形態:常綠大喬木,高15~25m。樹皮深灰色,冠幅廣展;老樹常有鏽褐色氣根。葉互生;葉柄長5~10mm,光滑;托葉小,披針形,長約8mm;葉片革質,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10cm,寬3~4cm,頂端鈍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淺波狀,表面深綠色,光亮,背面淺綠色;基出脈3條,側脈4~10對。榕果成對腋生或生於已落葉枝葉腋,成熟時黃色或微紅色,扁球形;雄花、癭花、雌花同生於一榕果內;花間有少數剛毛;雄花散生於榕果內壁,花被片3,匙形,雄蕊1,花絲與花葯等長;癭花與雌花相似,花被片3;花柱近側生,柱頭短,棒狀。瘦果卵圓形。花期5~6月,果期全年。(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483頁.圖966)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400~800m的山地闊葉林中及村鎮附近。分佈於中國浙江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中南部。印度、緬甸、馬來西亞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割下氣根,紮成小捆,晒乾。

藥材產於廣東、廣西、福建、海南。

鑑別:乾燥氣根呈木質細條狀,長1m左右,基部較粗,直徑4~8mm,末端漸細,往往分枝,有時簇生6~7條支根。表面紅褐色,外皮多縱裂,有時剝落,皮孔灰白色,呈圓點狀或橢圓狀。質脆,皮部不易折斷,斷面木部棕色。以條細、紅褐色者為佳。

化學性質

含酚類、氨基酸、有機酸、糖類。

參考文獻

廣州市藥品檢驗所.農村中草藥製劑技術.人民衛生出版社,197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