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樹
藥材名稱:變葉美登木
名稱出處:《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概況
異名:刺仔木、咬眼刺(廣東)。
基源:為衛矛科美登木屬植物變葉美登木的全株。
原植物:變葉美登木Maytenus diversifolius(Hemsl.)Hou〔Gymnosporia diversifolia(Hemsl.)Maxim.〕,又名變葉裸實(《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灌木或藤本,高達3m。1~2年生小枝先端尖銳成刺,多密生短鏽色毛。葉互生,常呈螺旋狀排列,無托葉;葉柄極短或近無柄;葉片近革質,寬倒卵形至窄長倒卵形,長1.5~4cm,寬1~2cm,先端圓鈍或稍內凹,邊緣具疏圓齒。花兩性,聚傘花序小,腋生,花梗細短;花極小,直徑2~3mm,淡綠色,5數;雄蕊著生於花盤邊緣之下;花盤扁平,子房基部與花盤合生,2室,每室有2粒胚珠,柱頭2裂。蒴果紅色,倒圓錐形,長約6mm,基部有宿存萼瓣,果梗細,長約5mm。每室有種子1或2,黑褐色,基部有短小假種皮。(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661頁.圖3052)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丘陵、平地及海岸等處。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廣西。
化學性質
含抗癌活性成分美登木素(Maytansine)、美登布林(Maytanprine)、3氧化無羈萜-29-酸(3-Oxofriedelan-29-oic acid)、3-氧化無羈萜-28-酸、美登佛林醇(Maytenfoliol)、美登佛林酸(Maytenfolic acid)、變葉美登木素(Maytensifolin)A、B;無羈萜(Friedelin)、29羥基無羈萜3-酮、30羥基無羈萜-3-酮。又含衛矛醇、木栓酮、β-香樹脂醇、β-谷甾醇、山柰甙(Kaempferitin)、山柰酚-7-O-鼠李糖甙、胡蘿蔔甙、卡羅佛醛(Canophyllal)、卡羅佛醇(Canophyllo1)、粉蕊黃楊酮醇(Pachysonol)等[1~3]。
參考文獻
[1] 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313。
[2] J Nat Prod 1990;53(4):1040。
[3] Phytochemistry 1986;25(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