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髓

藥材名稱:新木姜子

名稱出處:《新華本草綱要》

概況

基源:為樟科新木姜子屬植物新木姜子的樹皮和根。

原植物: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Hay.)Koidz和浙江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Hagata)Koidz.var.chekiangensis(Nakai)Yang etP.H.Huang(N.chekiangensis Nakai)

形態:常綠喬木,高達10m,樹皮灰褐色,幼枝有鏽色短柔毛。單葉互生或聚生於枝端呈輪生狀,葉片革質,長圓形、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8~14cm,寬2.5~4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綠色有光澤,無毛,下面被金黃色絹毛,離基3出脈,側脈3~4對,最下1對側脈離基2~3mm,中脈和側脈在兩面均凸起,綱脈不明顯,葉柄長8~12mm,通常被鏽色短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3~5個簇生於枝端或節間;苞片4,互動對生,花被裂片4,淡黃色,橢圓形,外面中肋有鏽色柔毛,內面無毛;能育雄蕊6,花絲基部有柔毛,第三輪花絲基部有1對腺體,退化子房卵形,無毛。果實橢圓形,長約8mm,果託直徑3~4mm,淺盤狀。花期2~3月,果期9~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849頁.圖1698)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00~1700m的山地林中、林緣或什木林中。分佈於中國江蘇、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和雲南。日本也有。

浙江新木姜子 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浙江新木姜子的葉片薄革質,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寬通常在2.5cm以下,幼葉下面被黃鏽色絹狀短柔毛,後漸脫落近無毛,而有白粉。花期3~4月,果期10~11月。(圖見《浙江植物誌》.第2卷.367頁.圖2-481)生於海拔1300m的山地林中。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藥性

功效:理氣止痛,消腫。

主治:《新華本草綱要》:“胃脘脹痛,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0~13g(早飯前黃酒吞服)。治水腫,根32g,和豬肉,黃酒煎服。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全國中草藥彙編》:“治胃脘脹痛、水腫:新木橿子(新木姜子)根15~30g,水煎服。或新木橿子樹皮晒乾,研末,9~15g,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