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藤
藥材名稱:金耳環
名稱出處:《中藥大辭典》
概況
異名:小洋紫蘇(《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基源:為脣形科鞘蕊花屬植物小五彩蘇的莖、葉。鞘蕊花屬全世界約90種,產東半球熱帶及澳大利亞;中國有6種,1變種,其中3種入藥。
原植物:小五彩蘇Coleus scutellanoides(L.)Benth.var.crispipilus;(Merr.)H.Keng(C.pumilus Blanco;C.macranthus Merr.var.crispipilus Merr.:C.crispipilus Merr.:C.formosanus Hayata),又名五色草、假紫蘇(廣東),金錢炮(廣西)。
形態:直立草本。莖通常紫色,被微柔毛。葉膜質,形狀、大小及色澤變異很大,通常卵圓形,長4~12.5cm,寬2.5~9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有黃、暗紅、紫色及綠色,兩面被柔毛。輪傘花序多花,多數密集排列成長5~25cm,寬3~8cm的簡單或分枝的圓錐花序;花萼鐘形,10脈,開花時長2~3mm,果時花萼增大,長達7mm,萼簷2脣形,上脣3裂,中裂片寬卵圓形,比下脣短,側裂片約為中裂片之半,下脣呈長方形,2裂片高度靠合;花冠淺紫至紫或藍色,長8~13mm,冠簷2脣形,上脣短,直立,4裂,下脣延長,內凹,舟形。雄蕊4,內藏,花絲在中部以下合生成鞘狀。小堅果寬卵圓形或圓形,壓扁,褐色,具光澤,長1~1.2mm。花期7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66卷.539頁.圖版144 1-6)
生境與分佈:生於溪旁、路旁、曠野、山谷、山地及田野的草叢或林中。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菲律賓也有分佈。
藥性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瘡瘍腫毒。疥瘡。
用法用量:外用:加黃糖搗敷患處。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治疥瘡:小洋紫蘇,全草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