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瓣紅

藥材名稱:萱草嫩苗

名稱出處:《日華子本草》

概況

基源:為百合科萱草屬植物萱草、北黃花菜、小黃花菜的幼苗。其中以小黃花菜為正品。

原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L.)L.。北黃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小黃花菜Hemerocallis minor Mill.

形態:萱草與北黃花菜的主要區別在於花橙色或橙紅色,無香氣。花序分歧,花6~12朵,花被管長2~3cm。餘項參見“萱草”條。北黃花菜根大小變化較大,但一般稍肉質,多少繩索狀,粗2~4mm。葉長20~70cm,寬3~12mm。花葶長於或稍短於葉;花序分枝;常為假二歧狀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具4至多朵花;苞片披針形,在花序基部的長可達3~6cm,上部的長0.5~3cm,寬3~5(~7)mm;花梗明顯,長短不一,一般長1~2cm;花被淡黃色,花被管一般長1.5~2.5cm,決不超過3cm;花被裂片長5~7cm,內3片寬約1.5cm。蒴果橢圓形,長約2cm,寬約1.5cm或更寬。花期6~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5冊.437頁.圖7703)

生境與分佈:生於500~2300m的草甸,溼草地,荒山坡或灌從下。分佈於中國黑龍江東部、遼寧、河北、山東(泰山、嶗山)、江蘇(連雲港)、山西、陝西(太白山、華山、佛坪)和甘肅南部。原蘇聯和歐洲也有分佈。

小黃花菜與萱草及北黃花菜的主要區別在於花淡黃色,有香氣;花葶不分歧;花1~2(~3)朵,花被管長1~2.5cm。

餘項參見“萱草”條。

藥性

性味:①《綱目》:“甘,涼。” ②《救荒本草》:“葉味甘。”

歸經:①《本草求真》:“入心、脾。”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肺二經。”

功效:利溼熱,寬胸,消食。

主治:胸膈煩熱,黃疸,小便赤澀。 ①《日華子本草》:“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塗酒疸。” ②《嶺南採藥錄》:“搗爛敷跌打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嶺南採藥錄》:“治跌打瘀痛:鮮萱草嫩苗,搗爛敷患處。” ②《中醫大辭典》:“治胸膈煩熱,黃疸,小便赤澀:鮮萱草嫩苗15~3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