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扁擔

藥材名稱:呂宋楸毛

名稱出處:李承祜《生藥學》

概況

異名:呂宋楸莢粉(李承祜《生藥學》),紅果果,香桂樹、假桂樹(《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大戟科野桐屬植物粗糠柴果實上的腺毛及茸毛。

原植物: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inensis(Lam.)Muell.Arg.(Crotor philippinensis Lam.)

形態:常綠小喬木,高8~10m。小枝被褐色星狀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4cm,密被短柔毛;葉片長橢圓形或卵形,先端漸尖,基部狹窄略鈍,長7~16cm,寬2~5cm,上面無毛,下面被稠密的短星狀毛及紅色腺點,基出3脈,近葉柄處有2腺體。花單性,細小,無花瓣,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常有分枝,長3~8cm,花序梗及分枝密被星狀毛及腺點;雄花萼片3~4,外被星狀茸毛及腺點;雄蕊18~32;子房2~3室,被鮮紅色顆粒狀腺點。蒴果球形,直徑6~8mm,密被鮮紅色腺點及星狀毛;種子球形。花期3~4月,果期7~8月。(圖見《中藥大辭典》.上冊.1775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叢林中或村落附近灌叢中。分佈於中國西南及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

生藥

採集:採下充分成熟的果實,入布袋中,磨擦搓揉抖振,擦下毛茸,揀去果實,收集毛茸,乾燥。

鑑別:腺毛及毛茸呈細粒狀、浮動性粉末,暗紅色,無臭、無味,投水面上浮,使水變微紅色,投乙醇、醚、氯仿及氫氧化鉀液中,溶液深紅色,徐徐振盪,其灰色部分(非腺毛)聚集於表面。

貯藏:置乾燥處,防潮。

化學性質

含有粗糠柴毒素(Kottlerin)約10%、異粗糠柴毒素(Isorottlerin)[1]、4-羥基粗糠柴毒素(4-Hydroxyrottlerin)-3,4-二羥基粗糠柴毒素(3,4Dihydroxyrottlerine)[2]、間苯三酚(Phloroglucinol)[3]、巖白萊素(Bergenin)[4],又含蛋白質、脂肪油、纖維素、蠟、甙類及鞣質[5]。

另從該植物的果實中分出數種異戊二烯黃酮化合物:粗糠柴毒素Ⅰ、異粗糠柴毒素、Isoallorottlerine[6~7]、3’-Prenylrubranine、2’,2’,6’-Trihydroxy-2’,2”-Dimethylpyrano-(6”,5”,4’,5’)-chalcone、5,7-Dihydroxy6-prenyl-8-(3-acethy1-2,4,6-trihydroxy-5-methylbenzyl)flavanon、2’,4’-Dihydroxy-6’-meth oxy-3’-prenyl-chalcone、5,7-Dihydroxy-6-methyl-8prenylflaranone[8]。

參考文獻

[1] CA 1949;43:8301e。


[2] CA 1965;63:16294r。


[3] CA 1955;49:9230i。


[4] CA 1964;60:13574o。


[5]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532。


[6] Planta Med 1975;28(1):16。


[7] J chem Soc(c)1968;21:2625。


[8] Indian Chem Sect B 1988;27B(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