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萌
藥材名稱:苦茄
名稱出處:《國藥的藥理學》
概況
異名:六甲草、歐白英(《全國中草藥彙編》)。
基源:為茄科茄屬植物千年不爛心的果實。
原植物:千年不爛心Solanum dulcamara L.
歷史:《植物名實圖考》有記載,稱千年不爛心,謂“蔓生如木根,莖堅硬。就老莖發軟枝,附枝生葉微似山藥,葉色淡綠,背青黃。秋結圓實攢簇,生碧熟紅。俚醫用之。”即本種。
形態:多年生蔓草或亞灌木,長達2.5m。幼莖具細毛。葉互生,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9cm,寬2~5cm,葉端急尖,葉基心形下延,全緣或基部2裂呈截形,兩表面被散生細毛;葉柄長2~3.5cm,具細毛。聚傘花序頂生或於枝端與葉對生,總花梗約長3cm,具稀細毛;花梗長5~10mm;花萼漏斗形,5裂,裂片卵形;花冠紫色或白色,5裂,向下反折,披針形,基部有2個綠色點,被細毛;雄蕊5枚,著生於冠口,花絲短扁,下部合生;子房卵形,2室;種子扁圓,白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圖5394)
生境與分佈:生於路邊、山野或林邊坡地上。分佈於中國大部分地區。
生藥
採集:秋季採摘成熟果實。
化學性質
未成熟果實含α、β、δ、γ1、γ2-苦茄鹼(α、β、δ、γ1、γ2-Solamarine)、苦茄新胺(Soladulcidine)、15α-羥基苦茄新胺(15α-Hydroxysoladulcidine)、15β-羥基苦茄新胺。澳洲茄胺(Solasodine)、15α-羥基澳洲茄胺(15α-Hydrox ysolasodine)、15β-羥基澳洲茄胺、澳洲茄鹼(Solasonine)、澳洲茄邊鹼(Solamargine)、15-氧代苦茄新胺(15-Oxosoladulcidine)、苦茄新胺四糖甙(Soladulcidine tetraside)、α,β,r-蜀羊泉鹼(α,β,γ-Solad-ulcine)[1~5]。尚含番茄烯醇(Tomatidenol)、番茄定(Tomatidine)、15α-羥基番茄烯醇(15α-Hydroxytomandenol)、15α-羥基番茄定(15α-Hydroxytomatidine)、△5-番茄烯次鹼(Tomatid-5-ene-3-ol)、3,4-去氫番茄醇-16(3,4-Dehydrolvcopen-16-ol)、番茄黃質(Lycoxanthin)和白英果紅素(Lycophyll)[1-5]。果實成熟前後,其所含生物鹼成分的種類與含量均有變化。此外還含替告皁甙元(Tigogenin)和雅姆皁甙元(Yamogenin)以及還原糖、酒石酸、檸檬酸[2]。又謂含二個新甾甙Soladulcosides A,B[6]。
附 葉含α,β-苦茄鹼、澳洲茄鹼、澳洲茄邊鹼、環木菠蘿甾醇(Cycloartenol)、環麥甾醇(Cycloeucalenol)、雞冠仙人掌甾醇(Lophenol)、膽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菜籽甾醇(Brassicasterol)、異巖藻甾醇(Isofucosterol)。莖含番茄烯胺、澳洲茄胺和苦茄新胺[3]。
參考文獻
[1]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97。
[2]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82。
[3] 中草藥學.下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985。
[4] 中國有毒植物.科學出版社,1987:567。
[5] Dictionary of Alkaloids.In dexes.Chapman and Hall Ltd.,1989:585。
[6] Natural Product Up dates 1991,(12):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