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血
藥材名稱:黃花木
名稱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概況
基源:為豆科黃花木屬植物黃花木的種子。黃花木屬全世界約9種,中國產6種。
原植物:黃花木Piptanthus concolor Harrow ex Craib
歷史:本品為藏醫常用藥物之一。
形態:灌木,高1~4m。莖圓柱形,無毛,表皮灰綠色,幼枝節密被黃色或白色短柔毛。小葉3,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長4~10cm,寬1.2~1.5cm,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蒼綠微帶白色,嫩時密被貼伏長柔毛,後漸脫落;托葉合生,長約8mm,葉柄長2~3.5cm。總狀花序頂生,具3~7輪花,每輪2~7朵;苞片輪生,卵形或近圓形;萼筒狀,長約1cm,密被貼伏絹毛,裂片披針形;花冠黃色;子房條形,密被長柔毛。莢果扁,條形、長7~12cm,寬1~1.5cm,密被短柔毛,先端有喙。花期4~6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363頁.2456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林緣灌叢。分佈於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西藏。
生藥
採集:果實成熟時採摘,晒乾,打下種子。
藥性
性味:《新華本草綱要》:“種子:味甘、淡,性微寒。”
功效:清肝明目,利尿潤腸。
主治:風熱頭痛,急性結膜炎,高血壓,慢性便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西藏常用中草藥》:“治風熱頭痛,急性結膜炎,高血壓:黃花木3~10g。煎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