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仔殼
藥材名稱:羽葉三七
名稱出處:《中國藥用植物誌》
概況
異名:羽葉竹節參(《中藥志》),黃連三七(《四川中藥志》),花葉三七(《西藏常用中草藥》),疙瘩七(雲南)。
基源:為五加科人蔘屬植物羽葉三七的根狀莖。
原植物:羽葉三七Panax japomcus C.A.Mey.var.bipinnatifidus(Seem)C.Y.Wu et K.M.Feng[Panax bipinnatifidus Seem.;Panax pseudo-ginseng Wall.var.bipinnatifidus(Seem.)L1],又名復羽裂參(《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70cm。根狀莖通常橫生,節結膨大成圓狀紡錘形,數個連成串珠狀,有時也呈竹鞭狀。莖直立,單生,無毛,有縱條紋。掌狀複葉3~5枚輪生於莖頂端,偶有托葉留存,葉柄扁平,長5~13crn;小葉5~7枚,最下二枚形小,小葉柄極短;小葉片倒卵狀橢圓形,長3~8cm,寬1~3cm,呈羽狀分裂,頂端裂片先端漸尖,裂片邊緣均有鋸齒,上面葉脈上及齒尖均有刺毛,下面通常無毛,有時脈上亦有刺毛。傘形花序單一,頂生,總花柄遠較葉柄為長;花柄絲狀,長約5mm花兩性或有時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花萼鍾狀,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頂端尖;花瓣5枚,卵狀三角形,雄蕊與花瓣同數而互生,花絲短,花葯橢圓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2(雄花中的退化雌蕊花柱為1),基部合生。花期7月,果期8~9月。(圖見《中國藥用植物誌》.第6冊.278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900~3200m的山地森林下。分佈於陝西(太白山)、甘肅(西和)、湖北、四川、雲南、西藏(聶拉木、亞東、錯那、米林)。尼泊爾、印度和緬甸亦有分佈。
生藥
採集:9~10月挖取根莖,去淨鬚根及泥土,晒乾或炕幹。藥材產四川、雲南、陝西。
鑑別:根莖細長,節部膨大如環,旁生少數纖細不定根,節間細柱狀,長4~6cm,直徑約2mm;表面淺棕黃色,有淺的縱皺紋近節處稍寬。質較堅硬,斷面黃白色,有多數細小孔隙,氣微,味苦略甜。
加工炮製:取原藥材,揀淨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
貯藏:置乾燥密閉器中,防蛀。
化學性質
含人蔘皁甙-Ro、竹節人蔘皁甙Ⅳ(Chikusetsetsusaponn Ⅳ)、竹節人蔘皁甙IVa、姜狀人蔘皁甙R1(Zingibroside-R.)、人蔘皁甙-Rb1、-Rd、-Re、-Rg1、-Rg2。
參考文獻
雲南植物研究 1988;增刊Ⅰ: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