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芒萁
藥材名稱:竹蠹蟲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基源:為竹蠹蟲科昆蟲竹蠹蟲的幼蟲。
原動物:竹蠹蟲Lyctus brunneus Steph
歷史:本品首載(《綱目》)。李時珍曰:竹蠹生諸竹中,狀如小蠶,老則羽化為硬翅之蛾。
形態:體形小而細長,長約5mm,赤褐色。頭部隱於前胸下,觸角一對,從眼前直出,分11節,末端呈棍棒狀。口器適於咀咬,上脣突出,大顋端具2齒,小顋須呈長絲狀。前胸節能轉動,翅2對,前翅為角質堅固的翅鞘,上有多數縱行的隆起;後翅膜質,適於飛翔。足3對,各有跗節5節。
生境與分佈:分佈於長江流域。
藥性
主治:《綱目》:“治小兒蠟梨頭瘡,取慈竹內者,搗,和牛溺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