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莖葉

藥材名稱:吐鐵

名稱出處:《食物本草》

概況

異名:泥螺(《綱目》),麥螺、梅螺(《閩中海錯疏》),土螺(《醫林纂要》)

基源:為泊螺科動物泥螺的肉。

原動物:泥螺Bullacta exarata(Philippi)

歷史:本品載於《食物本草》:“吐鐵,生海中,螺屬也。大如指頂者則有脂如凝膏,色青,外殼亦軟,其肉色黑如鐵,露吐殼外……。”《綱目拾遺》:“吐鐵,能潤喉燥生津。餘庚申歲二月,每患燥火,入夜喉因乾燥,舌枯欲裂,服花粉生津藥,多不驗,一日市售吐鐵,食之甘,至夜咽乾亦愈,可知生津液養脾陰之力大也。”今沿海居民用其治肺結核甚效。

形態:貝殼呈長圓方形,高10~19mm,寬7~14mm,質薄而脆,幼時白色透明,大時呈黃色,不透明;螺旋部不凸出,殼面平滑,具有許多細緻的環紋和縱紋;殼口廣大,長度與殼高相等。體柔軟,長約40mm,寬約15mm,長方形,不能完全縮入殼內;色灰黃或紅黃色,面板稍透明。前端有頭盤,大而肥厚,呈履狀,前端微凹,後端略分為兩葉,被履貝殼前端的一部分。眼退化,埋藏於頭盤的面板中。外套膜不發達,為殼所遮蓋,其後變成肥厚的葉片,一部分轉向貝殼的背面。足的跖面廣大,前端圓,後端略成截形,約佔身體全長的3/4,兩側足肥大,其邊緣及頭盤的後端,各遮蔽貝殼的一部分。

生境與分佈:生活在海灣內的潮間帶底質含泥沙較多、底棲矽藻豐富的泥沙灘上。中國沿海均有分佈,尤以東海為多。

生藥

採集:5~9月間,於海灘上捕取。

藥性

性味:甘、鹹,寒。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鹹,寒。” ②《本草從新》:“甘、酸、鹹,寒。”

功效:補肝腎,益精髓,明目,生津,潤燥。

主治:咽喉炎,肺結核,視物不清。 ①《本草從新》:“補肝腎,益精髓,明耳目。” ②《醫林纂要》:“除煩醒酒。” ③《綱目拾遺》:“潤喉燥,生津。” ④《山東藥用動物》:“有補肝腎、益精髓,潤肺、明目、生津的功能。治咽喉炎,肺結核。” ⑤《中國動物藥》:“補肝腎,益精髓,潤肺,生津,明目。治咽喉腫痛,肺結核,視物不清等。”

用法用量:內服:鹽、酒漬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