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

藥材名稱:羊耳蒜

名稱出處:《陝西中草藥》

概況

異名:石火棗、雪散草、亮水珠、獨腳蓮(《新華本草綱要》),珍珠七、雞心七(《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蘭科羊耳蒜屬植物羊耳蒜的帶根全草。

原植物: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Miq.)Maxim.

形態:陸生蘭,假鱗莖聚生,卵圓形,粗達3cm。葉2枚,膜質,橢圓形或卵圓狀橢圓形,長4~15cm,寬2~6.5cm,頂端銳尖或略鈍,基部驟然收窄為鞘狀葉柄,邊緣微波狀。花葶出自端頂的假鱗莖,直立,遠高出葉外,總狀花序疏具多數花,花葶具狹翅,苞片很小,卵狀三角形,長約2mm,花大,淺紫色,萼片相似,狹矩圓形,脣瓣倒卵形,長7~10mm,寬5~6mm,通常與中部縊縮,頂端圓形或截形,而有短凸頭,前面邊緣具細齒,基部無胼胝體,合蕊柱彎曲,長約4mm,近頂端的蕊柱短而圓。子房稍扭轉。蒴果。(圖見《中藥大辭典》.上冊.967頁.1942條圖)

生境與分佈:多生於山坡林下或山谷林中陰溼草叢中。分佈於吉林、山西、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貴州。日本等也產。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晒乾。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性味:澀,平。

功效:活血調經,止血,止痛,強心,鎮靜。

主治:崩漏,白帶,產後腹痛,外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長白山植物藥志》:“治崩漏、帶下:羊耳蒜5~9g,水煎服。” ②《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治產後腹痛:羊耳蒜9g,桃奴9g。水煎加黃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