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狀軟骨藻

藥材名稱:鼬獾

名稱出處:《中國藥用動物志》

概況

異名:山狟、山獺、魚鰍、蝴鰍貓、白鼻豬、白猸、猸子(《中國動物志》),山獾、白鼻狸、白額狸、豬仔狸、魚鰍貓(《中國藥用動物志》)。

基源:為鼬科鼬獾屬動物鼬獾,藥用其肉及脂肪。

原動物:鼬獾Melogale moschata Grav

形態:體形介於貂屬和獾屬之間,體重1~1.5kg,體長315~417mm。鼻吻部發達,軟骨質,鼻墊與上脣間被毛,頸部粗短,耳殼短圓而直立,眼小且顯著;頭骨顱形狹長,鼻骨中縫稍凹陷,顳嵴低平左右對稱,幾乎平行,終生保留顳嵴而不癒合成矢狀嵴,顴弓細弱,略向外擴張;人字嵴在頂骨後端成一直線與左右顳嵴相連,顎骨向後伸展,達臼齒與關節窩距離之半,翼骨的鉤狀突幾與關節窩平齊,顎骨後緣超出臼齒與眶後突位於同一水平,齒式為

,上頜門齒略呈弧狀排列,犬齒圓錐狀,裂齒外緣短於內緣,外緣有一齒尖,內緣有前後兩齒尖,第一臼齒似平行四邊形,外緣稍凹入,下頜第二門齒內移,犬齒呈彎尖狀,下裂齒前端有鋒利的下前尖和下原尖,內側有一齒尖與外側下原尖相對稱,後部凹陷如盆狀。前後足具5趾,趾墊較厚,爪側扁而彎曲,前爪特長,尤以第2、3爪為著,適於挖掘生活,後爪僅及前爪之半;陰莖骨基部較粗,末端成三列,前二列向上,末端卵圓形,中央凹陷,後一列稍向後彎曲,頂部小,中央不凹陷。鼬獾毛色變異較大,體背及四肢外側淡灰褐色或黃灰褐色、暗紫灰色到棕褐色,頭部和頸部較體背色調深,頭頂後至脊背中央有一條連續不斷的白色或乳白色縱紋;前額、眼後、耳前、頰和頸側有不定形的白色或乳白色斑,有的個體為橙黃色斑點,一般均與喉、腹部的色區相連,上脣、鼻端兩側白色或淺黃色,耳內、耳緣被白色或乳白色短毛,耳背與體背同色;下體從下頜、喉、腹部直至尾基為蒼白色、黃白色、肉桂色到杏黃色,尾部針毛毛尖灰白色或乳黃色,向後逐漸增長,色調轉淡。

生境與分佈:棲息於河谷及丘陵的森林、草叢、穴居於石洞和石縫中。為亞熱帶種類,廣泛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

藥性

功效:解毒消腫。

主治:《中國藥用動物志》:“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外用:脂肪油適量;或肉搗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貴州中草藥名錄》:“治子宮脫垂、咯血、胃潰瘍:鼬獾肉適量,煮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