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薄荷

藥材名稱:母菊

名稱出處:《湖南藥物志》

概況

異名:歐藥菊、洋甘菊(《湖南藥物志》)。

基源:為菊科母菊屬植物母菊的花或全草。母菊屬全世界約40種,中國約2種。

原植物:母菊Matricaria recutita L.(M.chamomilla L.)

形態: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高30~40cm,有溝紋,上部多分枝。下部葉無柄,基部稍擴大,葉片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3~4cm,寬1.5~2cm,二回羽狀形全裂,裂片線形,頂端具短尖頭;上部葉卵形或長卵形。頭狀花序異型,徑1~1.5cm,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總苞片2層,蒼綠色,頂端鈍,邊緣白色,寬膜質,全緣;花托長圓錐狀,中空;舌狀花1列,舌片白色,反折;管狀花多數,花冠黃色,冠簷5裂,瘦果長0.8~1mm,寬約03mm,淡綠褐色,偏扁,略彎,頂端斜截形,背面圓形凸起,腹面及兩側有5條白色細肋,無冠毛。花果期5~7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76卷.第1分冊.54頁.圖版6∶1)

生境與分佈:生於河谷曠野或田邊,庭園有栽培。分佈於新疆。歐洲、亞洲北部和西部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5~7月採取花朵或全草,晒乾。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黴。

化學性質

全草和花含揮發油[1],鮮和乾花序中的揮發油,檢出24種成分,其中2-乙基-1,3-二甲基苯(2-Ethy1-1,3-dimethylbenzene)佔46.7%和47.1%,其餘有側柏酮(Thujone)、香葦醇(Carveol)、β-欖香烯(β-Elemene)、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α-金合歡烯(α-Farnesene)等[2]油中還含甜沒藥醇氧化物-A(Bisabolol oxide A)和-B[1,3]、α-(已-2,4,.二炔-1-叉)-1,6-二氧螺[4,4]壬-3-烯[α-(Hexa-2,4-diyn-1-ylidene)-1,6-dioxaspiro〔4,4〕non-3-ene]、2-(丁炔-2-叉)-△3-二氧呋喃(5-螺-2’-)四氫呋喃〔2-(Butyn-2-ylidene)-△3-dihydrofuran(5-spiro-2’)tetrahydrofuran〕。花序還含母菊素(Matricin)、芸香甙、金絲桃甙等黃酮類[1];倍半萜類Chamomnillol、石竹烯(Caryophyllene)、環氧石竹烯(Caryophyllenepoxide)及多烯類Chamomilla ester酯[4]。尚有菊薁(Chamazulere)[3]、甘菊環烷(Azulene)[5],蘭香油薁(Prcchamazulen)、芹菜甙(Apiin)[6]、芹菜素、芹菜素-7-葡萄糖甙、芹菜素-7-乙醯葡萄糖甙、傘形花內酯,脫腸草素(Herniarin)、萬壽菊素(Patuletin)、貓眼草醇(Chrysosplenol)、貓眼草黃素(Chrysosplenetin)、金聖草黃素(Chrysoeriol)、異鼠李黃素、黑矢車菊素(Jaceidin)、澤蘭黃醇甲素(Eupatoletin)、菠菜葉黃素(Spinacetin)、3-甲氧基胡麻黃素(Axillarin)、女貞葉澤蘭黃素(Eupalitin)[7],α-沒藥醇[8]。

參考文獻

[1]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97。


[2]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1990;11(2):123。


[3] Herba Hung 1989;28(1-2):21。


[4] Planta med 1984;50(4):344。


[5] 新藥與臨床(日) 1988;37(11):133。


[6] 中藥研究文獻摘要.1962~1974.科學出版社,1979:235。


[7]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433。


[8] CA 1977;87:697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