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參

藥材名稱:金線風

名稱出處:《中藥志》

概況

異名:銀鎖匙(廣東、廣西藥材名),百解藤(《中藥志》)。

基源:為防己科輪環藤屬植物粉葉輪環藤的乾燥根。

原植物:粉葉輪環藤Cyclea hypoglauca(Schauer)Diels(Cissampelos hypoglauca Schauer;Cyclea deltoidea Miers;C.migoana Yamamoto)

形態:藤本,老莖木質,小枝纖細,葉腋有簇毛。葉闊卵狀三角形至卵形,長2.5~7cm,寬1.5~4.5cm,頂端漸尖,基部截平至圓,邊全緣而稍反捲,兩面無毛或背面稀被長柔毛;掌狀脈5~7,網脈不很明顯;葉柄長1.5~4cm,通常明顯盾狀著生。花序腋生,雄花序為間斷的穗狀花序,花序不分枝或有時基部有短小分枝;苞片小,披針形;雄花的萼片4或5,等大,分離,倒卵形,長1~1.2mm,花瓣4~5,通常合生成杯狀,高0,5~1.5mm,聚葯雄蕊長1~1.2mm,稍伸出;雌花序較粗壯,總狀,花序軸明顯曲折,,長達10cm,雌花的萼片2,圓形,花瓣2,不等大,子房無毛。核果紅色,內果皮長約3.5mm,背部中肋二側各有3行小瘤狀凸起,或有時圍繞胎座跡的一行不明顯。花期5~7月,果期7~9月。(圖見《中藥志》.第2冊.108頁.圖88)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300m的林中或灌叢中。分佈於湖南、江西、福建、廣東東部沿海一帶的島嶼與雲南東南部。

生藥

採集:秋後採收根或莖葉。

化學性質

根和根莖含1-箭毒鹼(1-Curine)、輪環藤酚鹼(Cyclanofine)、輪環藤鹼(Cycleanine)、d-櫟醇(d-Quercitol)[1]、小檗胺(Berbomine)、異粒枝鹼(Isochondodendrine)、木蘭鹼(Magnoflorine)、葉含l-筒箭毒鹼及異粒枝鹼[2]。

參考文獻

[1] 植物學報 1979;21(1):42。


[2] 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