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蠄<img src="/uploads/baike/9/bd0189.gif"/>
藥材名稱:黃花倒水蓮
名稱出處:《新華本草綱要》
概況
異名:黃花遠志(《中國經濟植物誌》),木本遠志,倒吊黃、觀音串、白馬胎(《新華本草綱要》)。
基源:為遠志科遠志屬植物黃花倒水蓮的根。
原植物:黃花倒水蓮Polygala fallax Hemsl.(P.aurcocauda Dunn),假黃花遠志(《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灌木或小喬木,高1~3m,根粗壯,多分枝,淡黃色,味先甜後苦。枝密被長而平展的柔毛。葉柄長9~14mm,被毛,葉片膜質,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8~17cm,寬4~6.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毛,羽狀脈,側脈8~9對,邊緣處網結,網脈明顯。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10~15cm,萼片5,不等大,外面3枚小,中間1枚盔狀,其餘2枚卵形,裡面2枚較大,花瓣狀,斜倒卵形;花瓣3枚,黃色,側生花瓣長圓形,2/3以下與龍骨瓣合生,先端呈截形,龍骨瓣盔狀,背部有具短柄的流蘇狀附屬物;雄蕊8,2/3以下連合成鞘;子房壓扁圓形,具緣毛,基部有環狀花盤,花柱細,先端2淺裂。蒴果闊倒心形至圓形,具半同心圓狀凸起的稜,無翅;種子圓形,棕黑色或黑色,密被白色短毛。花期5~8月,果期8~10月。(圖見《雲南植物誌》.第3卷.270頁.圖版75.圖10~19)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50~1650m的山谷溪邊林下或林下陰溼處。分佈於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雲南。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晒乾或鮮用。
化學性質
參考“遠志”條。
藥性
性味:①《全國中草藥彙編》:“甘、微苦,平。” ②《廣西中草藥》:“甘、平。”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微溫。”
功效:補益氣血,健脾利溼,活血調經。
主治:虛弱虛腫,肝炎,腰腿痠痛,跌打損傷。 ①《廣西中草藥》:“治病後虛弱,產後血虛,脾虛水腫。” ②《廣西藥用植物名錄》:“全株:治黃疸,血崩,月經不調,子宮脫垂,產婦虛弱。根:祛風,去溼,止痛。” ③《新華本草綱要》:“用於產後、病後體虛,腰膝痠痛,跌打損傷,急慢性肝炎,黃疸,腎炎水腫,子宮下垂,白帶,血崩,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磨水,搽。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江西《中草藥學》:“治貧血:黃花大遠志(即黃花倒水蓮)、土黨蔘、雞血藤各30g。水煎服。” ②江西《中草藥學》:“治營養不良性水腫:黃花大遠志、綿毛旋覆花根、何首烏、黃精、土黨蔘,水煎服。”
單方應用:①江西《中草藥學》:“治急慢性肝炎:黃花大遠志10~15g,或鮮葉60~150g。水煎服。” ②《廣西中草藥》:“治外傷出血:黃花倒水蓮鮮葉,搗爛敷患處。” ③《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病後體虛,勞損性腰腿痛,跌打損傷:黃花倒水蓮幹根10~15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