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白乳菇
藥材名稱:山刺柏
名稱出處:《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
概況
基源:為柏科刺柏屬植物刺柏的根和果實。刺柏屬全世界約10種;中國有3種,引入栽培的僅1種。
原植物: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又名山刺柏(《中國樹木分類學》),臺檜(《中國裸子植物誌》),山杉(福建),矮柏木(湖北),刺鬆(安徽)。
歷史: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雲:“刺柏,葉如針,刺人,圃人多剪其葉,揉其幹,為盆玩,或亦曰刺鬆。”所附文圖均指本種。
形態:常綠喬木。樹皮褐色,縱裂或長條薄片脫落。小枝下垂,常有稜脊;冬芽顯著。葉全為刺形,3葉輪生,基部有關節,不下延,條狀披針形,先端漸銳尖,長1.2~2.5(-3.2)cm,寬1.2~2mm,上面稍凹,中脈微隆起,中脈兩側各有1條白色(稀淡紫色或淡綠色)氣孔帶(在葉端合為1條),下面綠色,有光澤,有縱鈍脊。雌雄同株或異株,球花單生葉腋,雄球花圓球形或橢圓形,長4~6mm。球果近球形或寬卵圓形,二年或三年成熟,長6~10mm,熟時淡紅色或淡紅褐色,有白粉,頂端有時開裂。種子通常3裂,半月形,無翅,有3~4稜脊。(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326頁.圖652)
生境與分佈:為中國特有樹種;分佈於西南及陝西、甘肅、青海、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
生藥
採集:根,秋、冬季採收;果實,成熟時採收。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藥性
性味:苦,寒。
功效:清熱除煩,利溼止癢。
主治:面板癬症,低熱不退,透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治麻疹透發後,疹點不按期收沒,身熱不退:山刺柏根12~15g。金銀花藤、夏枯草各9~12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