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爪龍

藥材名稱:山海螺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輪葉黨蔘(《長白山植物藥》),白蟒肉、山胡蘿蔔(《東北藥用植物志》),奶參(山東、廣東),蔓參、天海螺、通乳草(浙江)。

基源:為桔梗科黨蔘屬植物羊乳的根。黨蔘屬全世界約50種,中國約39種。

原植物: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Sieb.et Zucc.)Trautv.(Campanumoea lanceolata Sieb.et Zucc.),又名羊奶參,輪葉黨蔘(《中國植物誌》),奶薯(《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歷史:《綱目拾遺》載,又名山海螺,並引《百草鏡》雲:“生土生,二月採,絕似狼毒,惟皮疙瘩,掐破有白漿為異,其葉四瓣,枝梗蔓延,秋後結子如算盤球,旁有四葉承之。”而《植物名實圖考》則稱本品為奶樹,謂根可髮乳汁,根據附圖即指本種。

形態:草質纏繞藤本,有白色乳汁。根紡錘形或圓錐形,長達15cm,有少數鬚根,表面灰黃色。莖無毛,具多數短分枝,在主莖上的葉互生,披針形或菱狀狹卵形,細小,長0.8~1.4cm,寬3~7mm;在小枝頂端通常2~4葉簇生、近於對生或輪生狀,葉柄短小,長1~5mm,葉片菱狀卵形、狹卵形或橢圓形,長3~10m,寬1.3~4.5m,頂端尖或鈍,基部漸狹,通常全緣或有疏波狀鋸齒,無毛。花單生或對生於小枝頂端,花梗長1~9cm;萼筒長約5mm,裂片5,卵狀三角形,長達1.6cm;花冠闊鍾狀,長2~4cm,黃綠色帶紫色,5淺裂;雄蕊5,花絲鑽狀,長4~6mm,子房半下位,柱頭3裂。蒴果下部半球狀,上部有喙,直徑2~2.5cm。種子多數,有翅。花果期7~8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383頁.圖6180)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地灌木林下溝旁或林中。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和中南。原蘇聯、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生藥

栽培:宜溼暖溼潤環境,適應性強,以土層深厚而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為好。用種子繁殖,3~4月播種,按行距33cm開溝,深5m左右,以株距6~10cm條播,播後覆土,每畝用種量1~1.5kg。出苗後,精心管理,當年冬季倒苗後移栽,行株距33×10cm穴栽。以後每年進行培育管理1~2次,田間設支柱,以供莖蔓攀援生長。

採集:8~9月採挖,洗淨,晒乾。藥材產於中南及華東,東北、華北也產少量。

鑑別:根略呈紡錘形、卵狀紡錘形或類圓柱形,有時有少數分枝,長6~15cm,直徑2~6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黃色,蘆頭(根莖部分)上有密集的芽痕和莖痕,根的上部有橫環紋,全體有縱皺紋,粗糙不平。質輕,易折斷,斷面灰黃色,多裂隙。氣微,味甜、微苦。以個大、味甜者為佳。

加工炮製:取原藥材,揀去雜質,洗淨,淋水悶潤,切厚片,乾燥。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生物鹼:N-甲醯哈爾滿(N-9-Formylharman)、去甲哈爾滿(Norharman)、1-甲氧甲醯基-咔啉(1-Carbomethoxy carboline)等[1]。甾醇及三萜化合物: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7-豆甾烯醇、齊墩累酸、刺囊酸(Echinocystic acid)[2]、闊葉合歡萜酸(Albigenic acid)[3]和刺囊酸皁甙B(Codonoside B)[4]。

參考文獻

[1] CA 1986;105:120585c 。


[2] CA 1976;84:102371y 。


[3] CA 1977;86:40163n 。


[4] Chem Nat Compd 1989;25(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