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樹咳

藥材名稱:青鱗魚

名稱出處:《中國動物藥》

概況

異名:青皮、柳葉魚、青鱗、神仙青鱗魚(《中國藥用動物志》)

基源:為鯡科青鱗魚屬動物青鱗魚、大眼青鱗魚、中華青鱗魚。藥用其肉。

原動物:青鱗魚Harengula zunasi(Bleeker),又名青皮、柳葉魚(《中國動物藥》)。大眼青鱗魚Harengula ovalis(Bennett)。中華青鱗魚Harengula nymphaea(Richardson),又名神仙青鱗魚、青鱗(《中國藥用動物志》)。

形態:青鱗魚體近長方形而很側扁,背緣微隆凸,腹緣彎凸度大。頭短小而側扁,眼中等大,側上位,有脂膜。口小,前上位。下頜稍長於上頜。前頜骨小。上頜骨寬,其下緣具細鋸齒。上頜骨、顎骨及舌部均有牙。鰓孔大,鰓耙細長。鱗大而薄,圓形,縱列鱗42~44,橫列鱗12~14。腹緣稜鱗18+14個。背鰭16。胸鰭位低。腹鰭小於胸鰭。臀鰭20~22。尾鰭深叉形。頭體背側灰黑,側上方微綠,兩側及側下方銀白色。

生境與分佈:青鱗魚生活在近海沿岸,為溫水性中上層小型魚。分佈於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中華青鱗魚體橢圓形,偏扁,背緣稍寬,腹緣有鋸齒狀稜鱗。頭短而側扁。眼上側位,脂眼瞼寬薄。口前位,微向上翹,口裂短。上頜幾為下頜所包,上頜骨末端圓形,向後伸達瞳孔下方。兩頜、顎骨、翼骨和舌上均有細牙。鰓孔寬大,假鰓發達。鰓耙細長而密,34~36+60~63。體背圓鱗,鱗片上有4~6條橫溝。縱列鱗42~44,橫列鱗12。腹部稜鱗17~18+12~13。臀鰭和背鰭基部有鱗鞘。尾鰭基底被有小的鱗。背鰭17~19。臀鰭17~21。尾鰭深叉形。體背部青綠色。體側和腹部銀白色。為近海上層魚類,分佈東海和南海。

大眼青鱗魚體長77~95mm。體長略側扁。眼大,眼脂瞼厚且寬。口前位。口裂短下頜有細小的牙。鰓孔大,鰓耙16+31~35。體背圓鱗.不易脫落。鱗片上有4~6條橫溝線。縱列鱗42~44,橫烈鱗11。腹部的稜鱗16+12~13,胸鰭和腹鰭基部有腋鱗。背鰭18~19。臀鰭17~18。尾鰭叉形。體背部綠色,腹部白色,沿體側有一條稍綠色的縱帶。口緣有深黑色斑,吻的背部有一條黑色縱紋。為近海上層魚類,分佈東海和南海。

生藥

採集:捕捉後去內臟,洗淨鮮用。

藥性

性味:甘、淡,溫。

功效:解毒。

主治:海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外用均可,適量。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中國動物藥》:“治海蛇咬傷:將鮮青鱗魚肉搗爛,敷於傷口,並將鮮青鱗魚肉浸醋生吃,量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