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豇豆

藥材名稱:豬腸

名稱出處:《食療本草》

概況

異名:豬髒(《百一選方》)。

基源:為豬科豬屬動物豬的腸。

原動物:豬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餘項參見“豬毛”條。

藥性

性味:①《千金·食治》:“豬洞腸,平。 ②《綱目》:“甘,微寒。”

歸經:《得配本草》:“入大腸。”

主治:便血,血痢,痔瘡,脫肛。 ①《千金·食治》:“豬洞腸,主洞腸挺出血多者。” ②孟詵:“主虛渴,小便數,補下焦虛竭。” ③《本草圖經》:“主大小腸風熱。” ④《綱目》:“潤腸治燥、調血痢髒毒。”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入丸劑。

使用注意:《隨息居飲食譜》:“外感不清,脾虛滑瀉者均忌。”

臨床應用

配伍應用:①配黃連,槐花,治痔瘻下血。 ②配豬苓、澤瀉、吳茱萸,治大便洩瀉。 ③配升麻、黃芪,治子宮脫垂,脫肛。

方選和驗方: ①豬髒丸(《仁齋直指方》)治大人小兒大便下血日久,多食易飢:黃連60g(研細),豬腸(去肥)66cm。以黃連塞滿豬腸,扎兩頭,煮根爛,研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食前米飯送下。 ②豬髒丸(《奇效良方》)治痔瘻下血:豬腸1條,洗淨,用炒槐花末填入腸內,兩頭扎定,米醋煮爛,搗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50丸,食前當歸酒下。 ③連殼丸《本草蒙筌》)治內痔:黃連(酒煮)300g,枳殼(麩炒)120g,豬大腸21cm,入水浸糯米於內,煮爛同搗為丸如梧子大,每服30丸。 ④《百一選方》:“治滑洩:吳茱萸揀淨,用豬腸1條,以吳茱萸實滿,扎定兩頭,火煮令極爛,研細,作丸如梧子大,每服50丸,米飯下,早晚食前各服1次。” ⑤《重慶草藥》:“治瘡瘍腫痛:牛蒡根、漏蘆根各30g,豬大腸(洗淨)100g。3味同加水適量,煮沸後文火熬1小時,去渣服湯液。” ⑥髒連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治痔瘡:黃連(酒炒)、豬大腸各250g。洗淨焙乾,研粉,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5~9g,食前溫開水送服。 ⑦榆槐髒連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治腸風下血,痔瘡疼痛:槐米、黃芩、川黃連、黃柏、枳殼、烏梅各90g,地榆、炒荊芥、薄荷各60g,同研為末,用豬大腸1具煮爛,加白蜜為丸,每1g約作6丸,每服9g,1日服1次,開水下。 ⑧腸連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治腸風下血:黃連250g,槐米60g,枳殼30g,防風、甘草、槐角、香附、豬牙皁、木香各15g同研為細末,豬大腸16cm,洗淨,裝入陳倉米150g,和香附末後扎兩頭,煮至熟爛,和諸藥末同搗為丸如梧子大,每服70~80丸,空心米飲下。

食療:①芫荽熘肥腸(《救急方》)治腸道出血、便血:豬大腸500g,芫荽(香菜)100g。先將2味分別洗淨,切,將芫荽裝入豬腸內,兩頭紮緊,放於鍋內加水適量煮至七成熟。撈出豬腸,去芫荽,把腸切片,油鍋中炒熟,加調味品即可食用。 ②升麻芝麻燉豬腸(《家庭食療手冊》)治脫肛,子宮脫垂,便祕:升麻15g,黑芝麻100g,豬腸約長30cm。洗淨,將升麻、芝麻裝入腸內,兩頭紮緊,在鍋內加水煮熟,加調味品,食豬腸喝湯。 ③蓖麻根煲豬大腸(《飲食療法》)治脫肛:蓖麻根(切碎,紗布包)15g,豬大腸150~200g,同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2小時,去藥,食腸並喝湯。 ④刺莧菜頭煲豬大腸(《飲食療法》)治內痔腫脹、出血:鮮刺莧菜頭100~120g,豬大腸150~200g。2味均洗淨,切片,同入鍋加水適量,煎煮約2小時至熟,去藥食大腸喝湯。 ⑤巴戟燉豬大腸(《中華食物療法大全》)治婦女子宮脫垂:巴戟天30g,豬大腸150~200g。先將豬大腸洗淨,巴戟天裝入腸內,兩頭紮緊,加水煮至熟,撈出去巴戟天,切片加調味品服用喝湯,每日分2~3次服完,連服3天。

醫藥家論述

李時珍《綱目》:“豬腸能潤腸止燥,調血痢髒毒,有清熱,涼血,潤腸,止血等作用。”

參考文章

豬病診治中,仔豬腸套疊的治療豬防治仔豬腸道疾病豬仔豬腸胃炎康復期宜限量的多餐喂飼豬仔豬腸套疊的治療豬有效防治豬腸道線蟲病豬豬腸道線蟲病的病狀診斷及防治豬豬腸道病毒感染的病狀和診治方法豬豬腸道線蟲病的診斷及防治豬日糧營養因子對斷奶仔豬腸道發育的影響豬怎麼治豬腸寒拉稀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