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螺螄殼

藥材名稱:地膏藥

名稱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概況

異名:巖白菜、霧水草(《廣西藥用植物名錄》),兔耳風(《貴州藥用植物名錄》)。

基源:為菊科鼠麴草屬植物寬葉鼠麴草的葉或全草。鼠麴草屬全世界約200種,中國約19種。

原植物:寬葉鼠麴草Gnaphalium adnatum(Wall.ex DC.)Kitam.

形態:多年生粗壯草本。莖直立,高0.5~1cm,下部通常不分枝或很少分枝,上部有傘房狀分枝,密被緊貼的白色棉毛。基生葉花期凋落;莖葉倒披針狀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4~9cm,寬1~2.5cm,基部漸狹,下延抱莖,頂端短尖,全緣,葉脈3條,兩面密被白色棉毛;上部葉漸小,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在枝或莖端排成傘房花序;總苞近球形,總苞片3~4層,幹膜質,淡黃色或黃白色;雌花多數結實,花冠絲狀,頂端3~4齒裂;管狀花兩性,常5~7朵,簷部5裂,裂片渾圓。瘦果圓柱形,具乳頭狀突起,冠毛白色。花期8~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476頁.圖6366)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500~3000m的山坡、路旁或灌叢中。分佈於中國西南及江蘇、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菲律賓、中南半島、緬甸及印度北部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一般多鮮用,也可於秋季採收,晒乾。

貯藏:晒乾用者置陰涼乾燥處,防黴。

藥性

性味: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痢疾,小兒驚風,口瘡,瘡毒,外傷出血。 ①《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治痢疾,風溼,小兒驚風,哮喘。” ②《貴州藥用植物目錄》:“治小兒爛口瘡,紅白痢。” ③《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消炎,散腫,止血。治陽性瘡毒,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