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藜

藥材名稱:太白針

名稱出處:《陝西中藥名錄》

概況

基源:為壺蘚科並齒蘚屬植物並齒蘚的全草,並齒蘚屬全世界約6種,中國約3種。

原植物:並齒蘚Tetraplodon mnioides(Hedw.)B.S.G.[Splachnum mnioides Hedw.;Tetraplodon bryoides(Zoeg.)Lindb.]

形態:密集叢生,褐色假根交織成墊狀,綠色或黃綠色。莖直立,稀疏分枝。葉寬倒卵形至長卵形或闊披針形,基部漸狹,向上急縮為毛狀葉尖;葉邊平滑,邊緣細胞稍帶黃色;中肋基部寬,達於葉尖突出;葉片細胞長方形,基部細胞狹長形。雌雄同株。蒴柄粗,長1~1.5cm,紅褐色。孢蒴直立,壺部柱形,比臺部細,後期紅褐色;臺部長卵形,具多數氣孔。(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56頁,圖111)

生境與分佈:生於高山溼巖面或沼澤土壤上的動物糞便或小動物屍體上。分佈於中國東北、西北、西南等地。日本、歐洲、北美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收後陰乾。 藥材產陝西,內蒙古和西南寒冷山地。

藥性

性味:淡,平。

功效:鎮靜安神。

主治:心慌,癇症,中風不語。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治癲癇:並齒蘚9g,石菖蒲12g,殭蠶6g。煎服。” ②《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治心慌:並齒蘚6g,夜交藤15g。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