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葉

藥材名稱:雞肫草

名稱出處:《重慶草藥》

概況

異名:水側耳根(《四川中藥志》)。

基源:為虎兒草科梅花草屬植物雞眼梅花草的乾燥帶根全草。

原植物:雞眼梅花草Parnassia wightiana Wall.ex Wight et Arn.,又名雞眼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10~30cm。根狀莖粗短,鬚根多。莖生葉叢生,質肥厚,腎臟形至寬心形,長1~5cm,寬1~7cm,先端圓形或微凸尖,基部心形,全緣,葉柄長達3~15cm。花莖中部以上具一無柄葉片;頂端單生白色或淡黃色花,直徑1.5~3.5cm;萼片5,倒卵形,長4~7mm;花瓣5片,倒卵狀矩圓形,長8~15mm,在1/3以上是全緣,以下有流蘇狀毛,有短爪;雄蕊長6mm,退化雄蕊長3~4mm,5深裂,頂部頭狀;子房由3心皮合生,上位;花柱先端3裂,裂片明顯。蒴果扁卵形。花期7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148頁.圖2026)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600~2600m的森林下潮溼溝邊。分佈於陝西、甘肅、四川、湖北、貴州、廣東、福建、雲南、西藏東南部。印度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9~10月採收。

藥性

性味:甘,溫。 ①《貴州民間藥草》:“辛、甘,溫。” ②《四川中藥志》:“溫,淡。”

功效:補肺止咳,益氣補虛,利水除溼。

主治:咳嗽吐血,跌打損傷,白帶,溼瘡。 ①《貴州民間藥草》:“補肺止咳。治婦女白帶,跌打損傷。” ②《四川中藥志》:“補虛益氣,利水除溼。治婦女白帶,咳嗽吐血及溼熱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燉雞服。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湖北中草藥志》:“治白帶:雞肫草、百節蓮、白雞冠花各15g。水煎服。”

單方應用:①《湖北中草藥志》:“治瘡毒:鮮雞肫草適量,搗爛敷患處。” ②《福建藥物志》:“治癰癤:鮮雞肫草全草適量搗爛敷患處。”

食療:①《四川中藥志》:“治咳嗽吐血:雞肫草、鹿銜草。燉肉服。” ②《貴陽民間藥草》:“治婦女白帶:白側耳60g,白木槿花15g。燉豬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