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

藥材名稱:槲皮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異名:槲(《唐本草》),槲樹(《綱目》)。

基源:為殼鬥科櫟屬植物槲樹的皮。

原植物:槲樹Quercus dentata Thunb.,又名柞櫟(《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橡樹(東北),波羅樹(河北),青岡(河南),大葉櫟柴(福建)。

歷史:宋《圖經本草》載:“槲若,木高丈餘,若,即葉也,與櫟相類,亦有鬥,但小不中用耳。”所指即本種。

形態:落葉喬木,高達25m;小枝粗壯,有灰黃色星狀柔毛。葉倒卵形至卵狀楔形,長10~20cm,寬6~13cm,先端鈍,基部耳形,有時楔形,邊緣有4~10對波狀裂片,幼時有毛,老時僅下面有灰色柔毛和星狀毛,側脈4~10對;葉柄極短,長2~5mm。殼鬥杯形,包圍堅果1/2,直徑1.5~1.8cm,高約8mm;苞片狹披針形,反捲,紅棕色;堅果卵形至寬卵形,直徑約1.5cm,長1.5~2cm,無毛。花期5~6月,果期10月以後。(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462頁.圖924)

生境與分佈:生於向陽、乾旱的山坡上。分佈於中國黑龍江至華中和西南。蒙古、日本也有。

化學性質

含鞣質3.70%~14.44%。

參考文獻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