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枝馬尾藻

藥材名稱:槐米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異名:槐實(《別錄》)。

基源:為豆科槐屬植物槐的花蕾。

原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

歷史:本品始載於《綱目》,謂:“其花未開時,狀如米粒。炒過煎水染黃甚鮮。”據分析即為本品。

餘項參見“槐花”條。

生藥

採集:夏季花未開時採收花蕾,除去雜質,當日晒乾。藥材主產於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廣東、廣西、遼寧,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

鑑別

性狀:花蕾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5~5mm,寬1.5~2mm;外表黃褐色或黃綠色,稍皺縮,下部為鍾狀花萼,先端具不甚明顯的5齒裂,有時有短柄,上部為未開放的花冠,大小不一,花萼及花冠的外面疏生白色短柔毛。質鬆脆。氣弱,味微苦。以花蕾足壯、花萼色綠而厚、無枝梗者為佳。

顯微 粉末淡黃棕色。 ①非腺毛1~6細胞,長64~709μm,直徑7~23μm,多細胞者頂端細胞甚長,壁厚至9μm,具不規則角質螺紋,與細胞壁分離,有的可見微小疣狀突起,基部細胞甚短,稍拐曲,無疣點。壁較薄的非腺毛,胞腔內含有黃色物。 ②花粉粒圓球形,直徑14~22μm,具3孔溝,孔圓形而大,外包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5549.html' target='_blank' >諫院瘢礱娼飠 ③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於萼片薄壁細胞中,長雙錐形,邊緣不平整,直徑2~12μm,長至29μm。 ④芸香甙結晶(用水合氯醛液不加熱裝置),可見散在或存在於薄壁細胞中的黃色芸香甙結晶,由微細針狀結晶聚合成扁形。 ⑤萼片表皮表面觀細胞多角形,壁平直或稍彎曲,可見非腺毛或毛脫落痕。氣孔長圓形,直徑18~33μm,長22~38μm,副衛細胞4~8個,不定式。 ⑥花冠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壁稍彎曲,表面有細密彎曲的角質紋理;側面觀外壁向外隆起,或略呈乳突狀,邊緣微波狀。 ⑦花粉囊內壁細胞形狀不規則,具螺狀、網狀增厚壁。(圖見徐國鈞《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397頁.圖192)

理化:①取樣品639582·粉末0.2g,加甲醇5ml,振搖10分鐘,放置10分鐘,濾過,濾液點於矽膠G板上,以蘆丁為對照品,以乙酸乙酯-甲酸-水(8∶1∶1)為展開劑,展距15cm,噴1%三氯化鋁乙醇液,晾乾,置紫外燈下檢視,樣品在與對照品相應的位置,顯相同的黃色熒光斑點。(圖見劉訓紅《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320頁.圖232-1) ②取樣品粉末0,1g,加甲醇10ml浸泡1小時,濾過,濾液點於矽膠H板上,以蘆丁、槲皮素為對照品,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25∶1∶3∶23)為展開劑,展開後,置紫外燈下檢視,樣品在與對照品相應的位置,顯相同的黃色熒光斑點。(圖見同上.圖232-2)

加工炮製:①炒槐米 取淨槐米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 ②槐米炭 取淨槐花置鍋內,用中火加熱,炒至焦褐色時,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涼透。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化學性質

槐米(花蕾)含芸香甙(蘆丁,Rutin,Rutinoside)10%~28%,並含樺皮醇(Betulin)、槐二醇(Sophoradiol);早年曾得到槐花米甲素(Sophorin A),認為與蘆丁不同,約14%,另有槐花米乙素、丙素,少量為甾體化合物[1];槐花皁甙Ⅰ、Ⅱ、Ⅲ(Kaikasaponin Ⅰ、Ⅱ、Ⅲ),槐花皁甙Ⅰ系半乳糖、葡萄糖醛酸槐二醇甙{3-O-[β-D-galact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nanosyl]sophoradiol},槐花皁甙Ⅱ系鼠李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槐二醇甙{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sophoradiol},槐花皁甙Ⅲ系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槐二醇甙{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sophoradiol };大豆皁甙Ⅰ、Ⅲ(Soyasaponin Ⅰ、Ⅲ);赤小豆皁甙Ⅰ、Ⅱ、V(Azukisaponin Ⅰ、Ⅱ、V)[2];異鼠李素(Isorhamnetin)具抗凝血活性[3];花及葉中尚含血細胞凝集活性強的植物凝集素(Lectin)[4];槲皮素(Quercetin),則具止血活性[5]。

槐花采集後室溫24小時,其所含芸香甙明顯增高[1]。

從槐花米中提取芸香甙,以乙醇為溶劑,其中加少量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如吐溫等,可使收得率提高20%。又謂用70%~80%甲醇或乙醇提取,可得好收得率[1];石灰水熱浸法蘆丁收率14.2%,純度可達95.1%[6]。

參考文獻

[1] 南京藥學院.中草藥學.中冊.江蘇人民出版社,1976:496。


[2] 藥學雜誌(日) 1988;108(6):538。


[3] Chem Pharm Bull 1989;37(6):1616(CA 1990;113:34708a)。


[4] CA 1987;106:116531k。


[5] Chem Pharm Bull 1987;35(2):857(CA 1987;106:162474s)。


[6] CA 1990;113:6522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