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穀草

藥材名稱:毛棶枝葉

名稱出處:《江蘇藥材志》

概況

異名:紅零子、紅梗山茱萸、癩樹、八樹(《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山茱萸科株木屬植物毛棶的枝和葉。棶木屬全世界約60種,中國約22種。

原植物:毛棶Comus walteri Wanger

形態:落葉喬木,高達6~14m。樹皮黑灰色,常縱裂成長條,小枝幼時被毛。單葉對生,葉柄長0.9~3cm;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4~12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被伏貼柔毛,下面密生伏貼短柔毛,淺綠色,側脈4~5對。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長約5cm;花白色,直徑約1.2cm;萼齒三角形;花瓣披針形,雄蕊4,稍長於花瓣;子房下位,密被灰色短柔毛,花柱棍棒形,核果球形,黑色,直徑約6mm。花期6月,果期8~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1103頁.圖3935)

生境與分佈:生於向陽山坡雜木林中。分佈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

化學性質

附 種子含油35.7%[1],種子油的脂肪酸由棕櫚酸、硬脂酸、十六碳烯酸、油酸、亞油酸等組成。其中以亞油酸的含量為最高[2]。

參考文獻

[1]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48 。


[2]中國油脂植物.科學出版社,198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