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子
藥材名稱:鏽毛忍冬
名稱出處:《福建藥物志》
概況
異名:黃毛忍冬、白花丹(雲南)。
基源:為忍冬科忍冬屬鏽毛忍冬的花和花莖。
原植物:鏽毛忍冬Lonicera ferruginea Rehd.(L.fulva Merr.)
形態:藤本,幼枝、葉柄、花序等各部分(葉上面除外)幾乎均被鏽色硬毛。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10cm,頂端漸尖,基部圓形至心形,上面脈凹陷。總花梗多個集合呈傘房狀;萼筒有小硬毛或無毛,萼齒卵狀披針形,有小硬毛;花冠黃色,長18~28mm,外密生鏽色硬毛,脣形,上脣具4裂片,下脣反轉,2倍短於花冠筒;雄蕊5,與花柱均稍超過花冠。漿果黑色,近球形,直徑約6mm。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295頁.圖6003)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600~2000m疏鬆或灌叢中。分佈於四川、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江西、貴州。
藥性
性味:花、花莖:甘,寒。
功效:祛風利溼,利尿,舒筋活絡。
主治:①《新華本草綱要》:“治風溼關節痛。” ②《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肺炎,痢疾,瘡瘍腫毒,丹毒。”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新華本草綱要》:“治風溼關節痛:鏽毛忍冬6~15g,煎湯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