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漿草

藥材名稱:雞掛骨草

名稱出處:《拉祜族常用藥》

概況

基源:為脣形科刺蕊草屬植物刺蕊草的乾燥全草。

原植物:刺蕊草Pogostemon glaber Benth.,又名野靛(雲南)。

形態:直立草本。莖高0.5~2m,通常分枝。葉卵圓形,長5~10cm,寬2.5~5cm,基部浙狹,寬楔形至圓形,邊緣具重鋸齒,莖、枝、葉均近無毛。輪傘花序多花,組成纖細的,長3~20cm,寬7~8mm的頂生或腋生穗狀花序,連續或間斷,梗長0.5~4cm;花萼卵狀管形,長約3m,齒5,三角形,等大,長約為萼筒1/3;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長約5mm,上脣裂片外被短髯毛,下脣無毛;雄蕊4,常外伸,花絲中部被髯毛。外露,其伸出部分與花冠等長;花盤環狀。小堅果圓形,稍壓扁。花果期11月至翌年3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66卷.373頁.圖版77:7-10)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300~2700m山坡、路旁、荒地、山谷、林中等蔭處。分佈於雲南西部、南部及東南部。尼泊爾、印度至寮國及泰國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全草,晒乾。

藥性

性味:苦,涼。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肺結核咳血,吐血,急性胃腸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拉祜族常用藥》:“治感冒高熱:雞掛骨草20g。水煎,部分藥液洗胸背部,部分藥液內服。” ②《拉祜族常用藥》:“治溼疹:雞掛骨草20g,乙醇100ml。兩藥相合,浸泡2天后,塗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