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茅根

藥材名稱:宜母子

名稱出處:《事物紺珠》

概況

異名:黎檬子(《東坡志林》),黎朦子(《桂海虞衡志》),宜母、藥果(《廣東新語》),檸檬(《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芸香科柑桔屬植物

檬的果實。

原植物:

檬Citrus limonia Osbeck(C.1imonelloides Hayata),又名廣東檸檬(《海南植物誌》)。

歷史:黎檬子最早見於《東坡志林》,元明時多叫宜母子,估計已作藥用,但缺乏有關藥用記載。作為藥用,最早見於《廣東新語》:謂“宜母子似橙而小,二三月熟,黃色,味極酸,孕婦肝虛嗜之,故曰宜母,元時於廣州荔支灣作御果園,栽種裡木樹大小八百株,以作渴水,裡木即宜母子也,一名黎檬子……宜母子以鹽醃之,歲久色黑,可治傷寒痰水,一名藥果”。後《嶺南雜記》、《粵語》、《藥性考》、《植物名實圖考》等文獻,均有類似記述。目前一些藥學著作,常將本品稱作檸檬,看來欠妥。檸檬(Citrus limon Osbeck(L.)Burm.f.)又名洋檸檬,產地中海地區,在國外藥用歷史悠久,但引入中國不到百年,栽培很少,尚未廣泛作為藥用,而其形態特徵,所含成分,療效等和黎檬不盡相同。黎檬有紅檸檬、白檸檬等品種和栽培變種香檸檬Citrus limonia Osbeck cv.meyerii(C.meyerii Tanaka)又名香檬、北京檸檬,果實均入藥。

形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通常高1.5~2.5m,少數達6m;枝有刺,嫩枝青綠色,具稜。葉互生,單生複葉,具腺點;葉柄長0.9~1.1cm,葉翼不甚明顯;葉片長橢圓形至橢圓形,長6.5~12cm,寬2.8~5cm,先端圓鈍或稍狹,鈍頭,基部楔形或圓鈍,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綠黃色,上下均具光澤。花單生或數朵簇生於葉腋,兩性,芳香;花蕾長圓形,淡紫紅色;萼宿存,淺杯狀,5裂,裂片為短三角形;花瓣5,背面淡紫色,腹面白色,長1.3~1.5cm;雄蕊25~28,花絲下部或基部不規則合生成數束,有時個別分離;花盤杯狀,明顯凸起;子房卵形或近球形,基部稍狹,花柱為子房的2~3倍長,柱頭約與子房等粗。果實扁圓形或近球形,直徑3.5~5.2cm,紅色、橙紅色、橙黃色或淡黃色,果面油胞平生或凹入,有時頂部有乳頭狀突起;果皮薄,易剝離;瓤囊8~10,味極酸,略帶檸檬香味,中心柱空虛。種子卵形,平滑,多胚,子葉淡綠色。花期春季,果實秋冬季成熟。(圖見《海南植物誌》.第3卷.51頁.圖559)

生境與分佈:常野生於山坡灌叢開曠地帶,或栽培於村落、房舍前後,亦有作為綠籬的。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以廣東至雲南東南部一帶栽培較多。

化學性質

果皮含橙皮甙、β-谷甾醇、γ-谷甾醇。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