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狗油

藥材名稱:紅母雞草

名稱出處:《南寧市藥物志》

概況

異名:紅毛雞草(廣西),粘人草、粘草(雲南),恆河山綠豆(《廣東中草藥手冊》)。

基源:為豆科山螞蝗屬植物大葉山螞蝗的全草。

原植物:大葉山螞蝗Desmodium gangeticum DC.(Hedysarum gangeticum L.)

形態:半灌木狀草本,高達1.5m,莖被柔毛。小葉1,長圓形,長9~15cm,寬3.5~7cm,先端急尖,基部截形或近圓,上面無毛,下面密被貼伏短柔毛;葉柄長約1.8cm,中間具稜,被柔毛。圓錐花序頂生或總狀花序腋生,苞片脫落;花梗長約0.2cm,密被鉤狀毛;花長約0.4cm;萼長約0.2cm,萼齒披針形,與萼筒等長;子房密被柔毛。莢果長1.8~2.2cm,寬約0.2cm;密被鉤狀毛,腹縫直,背縫種子間縊縮;莢節7~9,近圓形。花期4~8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449頁.圖2628)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水溝、草叢或疏林中。分佈於臺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越南、印度、菲律賓、非洲熱帶地區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晒乾或鮮用。

貯藏:晒乾用者置乾燥處,防黴。

化學性質

含生物鹼、黃酮類、甾體、磷脂、脂肪油及糖等成分。至今已分得12種生物鹼[1~3],分為4種結構型別:色胺型(Tryptamine-type),β-咔啉型(β-Carboline type),β-苯乙胺型(β-Phenylethylamine type)及其他型別。計有”N,N-二甲基色胺(N,N-Dimethyltryptamine)及其N氧化物、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5-Methoxy-N,N-dimethyltryptamine)及其N氧化物,哈爾滿(Harman)、N-甲基哈爾滿(N-Methyltetrahydroharman)、下箴刺桐鹼(Hypaphyorine)、大麥芽鹼(Hordenin)、N-甲基酪胺(N-Methyltyramine)、6-甲基-2-甲基-β-咔啉離子(6-Methoxy-2-methyl-β-arboline cation)、β-咔啉(β-Carboline)、卡地遜(Cardicine),另外還發現一種新的Halostachine型β-苯基乙胺[3]。還含9種異黃酮類成分[4~5],計有:黃檀醌素(Dalbergiodin)、染料木素(Genistin)、2’-羥基染料木素(2’-Hydroxygenistin)、基韋酮(Kievitone),底非掃酮(Diphysolone)、大葉山螞蟥素(Desmocarpin)、山螞蟥素(Desmodin)、大葉替素(Gangetinin)、大葉素(Gangetin)。

3種膽甾烯醇類成分[6],計有:24-乙基-5,22-膽甾烯-3β-酸(24-Ethylcholest-5,22-diene-3β-ol)、24-乙基膽甾-5-烯-3β-醇(24-Ethylcholest-5-ene-3β-ol)、24-甲基膽甾-5-烯-3β-醇(24-Methylcholest-5-ene-3β-ol)。

種子中含脂肪油、糖、蛋白質及生物鹼[1,2,7]。脂肪油中含油酸30.47%、亞油酸31.85%、棕櫚酸6.68%、硬脂酸1.40%、廿四烷酸6.21%、蛋白質約30%、生物鹼為β-咔啉,又自薄層層析分出5種磷脂[1]。

參考文獻

[1]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14。


[2] CA 1972;77∶118146v。


[3] Planta Med 1972;22∶434。


[4] Z Naturforsch C Biosci 1984;39C∶531。


[5] Phytochemistry 1975;14∶1129。


[6] Indian Drugs 1986;27∶434。


[7] CA 1986;105∶5369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