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藤

藥材名稱:黃麻葉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苦麻葉(汪連仕《採藥書》),絡麻(《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基源:為椴樹科黃麻屬植物黃麻的葉。黃麻屬全世界約40種,大部產熱帶地區;中國產4種,有3種藥用。

原植物:黃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

歷史:《經史類證備用本草》胡麻條引《圖經本草》載:“黃麻葉如茬而漸尖,莖方,高四、五尺,黃花,生子房如胡麻角而小。嫩葉可食,甚甘滑,利大腸。皮亦可作布,類大麻,色黃而脆,俗亦謂之黃麻。其實黑色如韭子而粒細,味苦如膽,杆末略無膏油。”又《植物名實圖考》載:“黃麻生南安,紫莖,尖葉長寸餘,與火麻絕異,結子不殊,土人績之。”《綱目》雲:“以黃麻子……偽為黃麻,誤而又誤矣。黃麻子黑如細韭子,味苦。”而《綱目拾遺》卷四黃麻葉條引《醫方集》所云:“此治主血之聖藥的黃麻葉。”經考證為大載科植物鐵莧菜;但又引(方連仕《採藥書》)所載的大麻子,性熱行血,醫人合麻藥供風茄用。則有可能是本種植物。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1~2m。莖常淡紫色,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3~5.5cm,表面疏被短柔毛;托葉線形,長5~12mm,脫落;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2cm,寬2~5cm,頂端長漸尖,基部圓形,兩面無毛,邊緣有鋸齒,最下部的2鋸齒長而成鑽狀,向下彎曲,基出脈3條。聚傘花序腋生,有花數朵;總花梗和花梗極短;萼片5,淺紫色,長3~4mm;花瓣5,黃色,狹倒卵形,與萼片近等長;雄蕊18~22數,離生,子房球形,無毛,柱頭具淺裂齒。蒴果球形,直徑約1cm,頂端近平截而微凹陷,無喙,有縱稜和疣狀突體,成熟時裂成5瓣。花期夏季,果期10~11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802頁.圖3334)

生境與分佈:多生於曠野荒地,野生或栽培。為著名的麻類經濟作物。中國華東、中南、西南亞熱帶地區廣為栽培。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葉。

化學性質

含圓蒴黃麻因(Capsularin)、矢車菊素單葡萄糖甙(Cyanidinmonoglucoside)、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D-glucosid)、圓蒴黃麻酮(Capsularone)、黃麻醇(Corchorol)、圓蒴黃麻醇(Capsularol)[1,2]、黃麻因(Corchorin)、黃麻毒素(Corchortoxin)、園蒴黃麻甙(Corchsularin)、黃麻甙A、B(CorchorosideA,B)[3]、黃白糖芥甙(Helveticoside)[4]、黃麻甙元(Corchogenin)、糖芥甙(Erysimoside)[5]。

參考文獻

[1] CA 1961;55:5846h。


[2] CA 1966;65:10964c。


[3] 藥學學報 1964;11:444。


[4] Tetrahedron Lett 1969;10:789。


[5] Indian J Pharm 1970;32(1):17; 1971;3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