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灰木

藥材名稱:紅泡刺藤

名稱出處:《經濟植物手冊》

概況

異名:硬枝黑鎖梅、鑽地風、疏風草(《滇南本草》),黑鎖梅(《植物名實圖考》),紅刺泡、紫茵(《滇南本草》整理本),倒生根(《四川中藥志》)。

基源:為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紅泡刺藤的根或葉。

原植物:紅泡刺藤Rubus mveus Thunb.(Rubus.bonatii Lévl.;Rubus.longistvlus Levl.),又名鉤撕刺(甘肅),薅秧泡、白枝泡(貴州)

形態:灌木,高1~2.5m;枝常紫紅色,被白粉,疏生鉤狀皮刺,小枝帶紫色或綠色,幼時被絨毛狀毛。羽狀複葉互生,小葉常7~9枚,稀5或11枚,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菱狀橢圓形,頂生小葉卵形或橢圓形,僅稍長於側生者,長2.5~6cm,寬1~3cm,頂端急尖,稀圓鈍,頂生小葉有時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上面無毛或僅沿葉脈有柔毛,下面被灰白色絨毛,邊緣常具不整齊粗銳鋸齒,頂生小葉有時具3裂片;葉柄長1.5~4cm,頂生小葉柄長0.5~1.5cm,側生小葉近無柄,和葉軸均被絨毛狀柔毛和稀疏鉤狀小皮刺。花成傘房花序或短圓錐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總梗和花梗被絨毛狀柔毛;花梗長0.5~1cm;花直徑達1cm;花萼外面密被絨毛,並混生柔毛,萼片5,三角狀卵形或三角披針形,頂端急尖或突尖,在花果期常直立開展;花瓣5,紅色,近圓形,短於萼片;雄蕊幾與花柱等長,花絲基部稍寬,雌蕊約55~70,花柱紫紅色,子房和花柱基部密被灰白色絨毛 果實半球形,直徑8~12mm,深紅色轉為黑色,密被灰白色絨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278頁.圖2286)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500~2800m的山坡灌叢,疏林或山谷河灘,溪流邊。分佈於中國西南及陝西、甘肅、廣西。阿富汗、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克什米爾地區、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分佈。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四川中藥志》:“治風火牙痛:倒生根30g,地骨皮30g,刺三甲12g,土牛膝12g。水煎服。” ②《四川中藥志》:“治白帶:倒生根、三白草各30g。水煎服。” ③《四川中藥志》:“治崩漏:倒生根、益母草各30g,棕樹子12g,百草霜9g。水煎服。”